在新时代平安校园建设中,榆林市靖边县公安局积极探索创新,将“枫桥经验”深度融入校园治理,以五级预警的精准把控、双重“盾牌”的坚实守护以及“课后延时”的贴心服务,绘就了一幅安全、和谐、有序的校园新画卷。

五级预警:筑牢“不上交”的“第一道防线”
“刘老师,两个孩子最近关系咋样啦?”11月的一个清晨,育才路警务工作站民警又像往常一样,来到靖边六中“报到”。得知俩同学关系缓和,民警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不久前,靖边六中两名中学生因打闹产生矛盾,家长情绪激动地来到学校。民警迅速介入,耐心倾听,引导换位思考,一个多小时便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涉校矛盾纠纷隐蔽又多变,处理不当容易引发不良后果。靖边公安在多次调研基础上,搭建了“学生→班主任→家委会→法治副校长→司法人员”五级预警联处平台。这个平台就像一个超级大脑,把老师、家委、司法人员这些“武林高手”都召集起来,形成了“发现→介入→化解”的闭环。通过联席会议、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定期生成校园“平安体检报告”,精准把握校园安全动态。
自从有了这个秘密武器,5起校内纠纷、10起家庭矛盾也被成功化解,校园治理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防控”,将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阶段,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校、矛盾不上交”,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绘就校园治理的生动实践图景。

双重“盾牌”:织密“不出事”的“金钟罩”
没有主席台、没有长篇报告,只有警察小姐姐和孩子们围坐在操场绿茵上的欢声笑语。靖边公安法治副校长将“枫桥经验”中“预防走在前,服务做到家”的理念带进校园,民警用“聊天谈心+趣味游戏”的方式开展法制宣讲,让安全意识的种子在轻松的氛围中生根发芽。
靖边公安以精准法治宣讲和全方位防控体系为双重“盾牌”,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
宣讲中,紧扣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民警巧用情景剧、说书、快板等鲜活形式,将枯燥法律条文转化为生活语言,深入浅出传递交通法规、反校园欺凌、禁毒防毒、反诈防骗等核心知识;通过组织参观禁毒教育基地、打卡领取反诈小熊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法律威严,推动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守护校园安全,围墙绝非边界。法治副校长在开展宣讲的同时,同步听取学生诉求、巡查校园安全,排查出校园周边商铺兜售电子烟、“三无”食品等突出隐患。联合市场监管、烟草专卖、交管等部门开展靶向整治,提出整改意见并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净化未成年人“成长圈”。
今年以来,靖边县公安局针对每所学校的位置、规模、交通状况,量身定制“一校一策”护学岗勤务方案,构建起“高峰+平峰”“白天+夜晚”“人力+科技”的全方位防控体系。高峰时段,民警与家校护导员定点站岗,全程守护学生上下学安全;平峰时段,巡逻车与无人机组成“地空联勤”编队,借助无人机视野广、速度快、机动性强的优势,实时巡查校园周边隐患,实现防控无死角、守护不松懈。
“课后”延时:架起“不缺位”的“连心桥”
守护校园安全的同时,靖边公安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学生需求的每一个角落。
“不用请假就能办好身份证,简直太方便了!”近日,西郊派出所辖区的杜同学在办理完身份证业务后,对靖边公安的服务连连点赞。
为破解学生群体“上课没时间办、放学没窗口办”的办证难题,靖边公安窗口单位结合学生学习节奏,实行“午间不打烊”,学生可利用午休等碎片时间错峰办理,无需长时间等候,短短几分钟内即可完成人像采集、指纹核验等流程,实现“学习、办证两不误”。
不仅如此,窗口还创新服务模式,针对开学季、中高考季、寒暑假等证照办理高峰期,主动开展办证专场,为学生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开设“学生周末办证专场”,集中统一为学生办理身份证,用“错峰服务”缓解办证高峰压力,破解学生办证难题。今年以来,公安窗口已精准推出2场专场服务,共为500余名学生高效办结业务,把便民服务落到实处。
来源/靖边公安
编辑/董明洁 王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