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答卷 | 生态筑基产业赋能 汉中高质量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西西新闻 @ 2025-11-27 19:32

11月27日上午,汉中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如期举行。

据发布会消息,过去五年,汉中市以建设生态城市为战略引领,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考验,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领域多点突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关口,4个县区生产总值迈过200亿元门槛,多项核心指标稳居全省前列,高质量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五年来,汉中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三重压力,经济发展实现质效双升。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保持全省前列,经济总量有望站上2000亿元台阶,在陕甘川渝毗邻六市中稳居第二位。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20年的16.4:40.7:42.9调整为2024年的15.8:32.3:51.9,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50%,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31.3%。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突破10万元,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数持续领跑全省。

项目建设与产业升级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引擎。“十四五” 规划期间,汉中累计谋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1029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有望超10%,社会资本投资、民间投资占比分别稳定在75%和68%以上。修正药业、固达机械等27家知名企业落户,抽水蓄能、洋镇高速等百亿级项目开工建设,陕钢中厚板、汉王药业现代中药生产基地等标志性项目建成投用。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建成陕南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秦创原总窗口汉中离岸创新中心落地运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近4倍和5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方阵。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三大主导产业集中度超80%,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54亿元。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发展活力充分释放。“一业一证”集成改革等3项举措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70余项改革经验获国家部委推广。民营市场主体数量居全省第二,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58.7%,营商环境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中欧班列“汉西欧”专列常态化运营,汉中经开区纳入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铁路货物和机场旅客吞吐量稳居毗邻市前列,开放型经济格局加速形成。

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绿色底色愈发鲜明。长青自然保护区荣获“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汉江(汉中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和国家幸福河湖优秀案例,全市优良水体比例保持100%。成功创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园区)达16家,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67.5%,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7%。在全省率先实现“两山”资源公司县区全覆盖,建成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城乡统筹发展成效显著,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一核三极五心多点”城镇空间布局加快构建,新增市政道路185.49公里、排水管网233.7公里,202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55.19%。8个园区创建为省级经开区,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将达80%。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五个农业”实现镇村全覆盖,127个“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达标,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获省考“八连优”。财政民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8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18.5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达标率居全省第一,汉中藤编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典型案例,成功获评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站在“十四五”收官在即的关键节点,汉中市将持续锚定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接续奋斗,奋力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现实。(记者 袁荣)
 

西西新闻汉中
编辑/董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