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巧手张芳丽:8年绣制全景《清明上河图》 在渭南市博物馆展出

西西新闻 @ 2025-11-26 18:46

“《清明上河图》汴河段场景的十字绣作品常见,但同时展示郊区风情、城内街景的全景图难得一见,太美了!”11月23日,渭南市博物馆展厅内,一幅长20米,宽60厘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作品前,一位参观者仔细欣赏并啧啧称赞。


这幅精美的十字绣长卷,是渭南市民张芳丽耗时8年完成的,以纯手工艺的细腻质感,再现了千古名画的风采。



张芳丽今年63岁,年轻时就酷爱手工制作,钩、织、藤编、线编等都是她的拿手好戏。她告诉记者,几年前十字绣风靡之时,她绣制过一些小幅作品。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清明上河图》全景图,心中便十分喜爱,下决心挑战这幅周围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作品”。



为了给自己一点仪式感, 张芳丽于2018年清明节当天正式“开工”。“8年来,我常常都是早上五六点就开始绣,8点吃完饭后继续绣,中午饭后,更是能一口气绣到晚上十一二点,自己完全沉浸在一针一线的成就感中。”她说,“之所以不知疲倦,就是打心底里喜欢,想精益求精地完成挑战。”张芳丽面带笑容,语气平和,透露出对手艺的热爱和8年的执着。


八载穿针引线,她让《清明上河图》在绣布上“活”起来。从郊外戏台前的熙攘人群,到汴河虹桥的热闹景象,再到城楼宫殿的建筑群体,一针一线细密地勾勒出北宋汴京的清明盛景。


“不仅正面的画卷栩栩如生,连背面都是统一的竖针,平平整整,多余的线头都没有。”一位细心的参观者小心翼翼地翻看作品的背面说,“我也绣过十字绣,看到这件作品就能感知到背后的不容易。你看这些树,要不停地换针、换线、埋线,很多人都弄不了,这位张老师真是心灵手巧啊!”


张芳丽还向记者展示了她的藤编、线编等作品,件件都十分精美。





她说,能在自己的爱好中欢喜度日,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关怀。“我的儿女们都自强自立,把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我也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老有所乐,让孩子们安心”。在张芳丽看来,她的老有所乐,是把追求完美揉进每针每线中,把时光织得足够精细,生活就能变成自己眼里的完美画卷。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5日,市民可免费前往渭南市博物馆参观。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