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鸿周:严寒中的电网建设“追光者”

西西新闻 @ 2025-11-26 10:30

11月21日凌晨,陕北榆林市定边县杨井镇,气温已降至-12℃。在新建的110千伏杨井变电站主控室内,项目经理牛鸿周正凝神等待着调度命令。

“10千伏4回备用出线开关由冷备用转运行。”2时45分,随着调度命令的下达,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变电运行人员开始忙碌,在监控系统上熟练操作,精准执行每一步指令。当设备状态依次确认正常,主控屏上的主接线图显示出完整的运行状态,标志着110千伏杨井输变电工程顺利投入运行。

110千伏杨井输变电工程曾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中间一度停工。2024年3月,该工程再度启动,牛鸿周受命担任项目经理,带着团队再次进驻定边县杨井镇施工工地。

工程重启的第一道关卡,是8项核心手续的办理。从用地规划到项目核准,从环评批复到施工许可,每一项都需要数十份技术文件的支撑,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沟通协调。

“就像在解一个连环扣。”牛鸿周就工程协调工作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在办理工程所需手续的那段日子里,牛鸿周的办公桌上摆放的是各种申报材料,他电话不离手,不停地与设计单位、审批部门反复核对着具体细节。最紧张的时候,他与同事一天要在榆林和定边之间往返两次,全力办理各种签字确认手续。

施工手续办齐,土建开工,在刚刚解冻的土地上响起了推土机的轰鸣声,工程建设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

一山放过一山拦。进入2024年5月,当施工全面铺开时,牛鸿周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因青苗赔偿问题存在分歧,施工被迫中断。

翻开牛鸿周的施工日志,里边记录了他和同事的协调经历:5月12日,首次与村小组沟通无果;5月25日,二次协调陷入僵局;6月8日,村委会换届,一切又得从头开始……

关关难过关关过。转机出现在7月份的一次联合协调会上。在杨井镇镇政府会议室里,牛鸿周摊开三年前的航拍图和最新的卫星影像,与村民代表一寸寸核对地块情况。“这片玉米地当时还是荒地”“这里的树苗是停工后新栽的……”经过4个小时的比对协商,最终说服了村民,取得了理解,有效化解了占地阻工矛盾。

2024年深冬,工程进入最关键的组塔架线阶段。此时,当地气温已骤降至-20℃,给施工作业带来了新的困难,工人们需穿着厚重的防寒服、戴着棉手套、手持冰冷的扳手,在高空中迎风紧固每一颗螺栓。

保证客户用电是大事。牛鸿周抱着“把误下的工期一定要克服困难赶回来”的执念,他坚守工地,驻扎现场,一手抓安全,一手抓进度,采用每半小时轮班作业、强制休息取暖、及时补充热水的方法,确保了工程建设有效推进。

“看着一座座铁塔在严寒中拔地而起,一根根银线不断向远方延伸,我很高兴,也很开心。感谢所有冒严寒、斗酷暑的工友们。”牛鸿周在接受采访时说。

经过一年多的协调、建设、验收,2025年11月21日凌晨2时45分,看到杨井输变电工程正式投产后,牛鸿周钻进工程车悄然离开,放心地在后排座位上沉沉地睡去。车窗外,新架设的输电线路正将电能源源不断地送往远方的村庄。

工程投运后,这个平时不多言语的年轻项目经理在他的施工日志末页写下了这么一句话:“20个月,从冻土到通电,从阻工到共建,一切付出终见光亮。”(文 胡成业 马倩)
 

西西新闻榆林
编辑/董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