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第十九中学国槐家长学院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时节”为主题,推出系列家庭教育指导活动,通过发展心理学视角帮助家长破除“比较式焦虑”,倡导尊重个体成长节奏的科学育儿观。
据该校负责人介绍,发展心理学研究显示,儿童心理成熟速度存在显著个体差异。如同树木生长规律,有的孩子认知发展快,有的情绪稳定性强,所谓“敏感期”“关键期”并非统一时间表,而是动态区间。学校特别提醒家长警惕“揠苗助长”式教育危害——过早过度干预可能削弱孩子内在动机,导致厌学、焦虑等长期负面效应。
如何科学判断孩子的“准备状态”?家长学院提出四大观察指标:对事物的好奇心、自发模仿行为、持续注意力时长、情绪稳定性及尝试意愿。当这些信号显现时,才是引导介入的最佳时机。
在具体实践层面,学院倡导“农业化栽培”教育模式:家长应成为“时间的园丁”而非“剪枝工匠”,通过稳定家庭环境(温暖土壤)、真诚鼓励信任(充足阳光)、适度引导留白(适时浇灌)三大策略,帮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配套推出的“家长行动指南”包含四项核心建议:放下横向比较、建立成长档案、创设容错空间、深化家校沟通。
“面向家长的‘润心陪伴’栏目得到了家长们的充分肯定。”主理人石老师介绍说。高一年级王同学家长也有同感。“通过近几期的学习,我深刻领悟到家校共育的本质是‘国槐与土壤的共生关系’——家长需先滋养自身成为情绪稳定、内心丰盈的个体,才能真正为孩子提供稳定根基。”
据悉,该教育理念已通过家长来信、家校工作坊等形式形成实践闭环。该校表示将持续开展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等活动,推动“成长时节”理念在更多家庭落地生根,真正实现“教育从关怀做起”的深度实践。
来源/西安市第十九中学
编辑/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