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25云端看世界:第三届艾德国际学术月”暨《ROYGBIV:色彩的礼赞》展览开幕仪式于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展厅如期举办。现场嘉宾云集,气氛热烈,一场关于色彩与思想的探索之旅就此启航。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致力于发展成为一所“国际化、应用型、注重创新体验”的高质量民办大学,在2023年、2024年成功举办两届国际学术月活动的基础上,今年继续联合西安欧亚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共同举办“云端看世界:第三届艾德国际学术月——走进大设计时代”。开幕式现场汇聚了院校领导、企业代表、海内外知名学者、行业领袖、媒体嘉宾及高校师生代表,展览开幕仪式在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教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国际项目负责人王燚老师的主持下顺利举行。
图为嘉宾合影
西安欧亚学院副校长孙建荣教授发表开幕致辞,他从“界限”这一核心概念出发,深刻阐述了艺术与设计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独特价值。孙教授指出,“作为人类,我们总存在局限,而当前技术的飞速发展让这种局限感更为凸显。艺术与设计恰恰是少数能够直面,甚至重构这些‘界限’的领域。”他勉励所有参与者,应将限制视为潜在的机遇,充分利用西安欧亚学院提供的平台,共同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设计与建筑环境学院副院长Jo Li Tay博士在致辞中,首先表达了对西安深厚历史文化的敬意。她特别强调了“国际化”与“本地化”结合的重要性,“学生们的项目正在证明,仅仅依赖网络和AI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入理解如何将全球知识应用于本地语境。”她认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本地的知识与文化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关键价值,并期待通过此次交流,促成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西安欧亚学院副校长李正教授则从“在地国际化”的视角分享了欧亚的实践与思考。他表示,欧亚的国际化既要“放眼世界”,将国际优质资源融入本土教育土壤;也要“文化自信”,将中国的创意与智慧贡献于世界。“随着AI时代的到来,艺术教育与设计产业正经历巨变。我们希望以此次学术月为契机,与各界朋友共同思考并塑造未来的发展方向。”
开幕式后,本次学术月的重磅环节——“走进大设计时代”论坛随即展开。论坛由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王瑛老师担任学术主持,她首先阐明了“大设计”的内涵:在设计串联各行各业的今天,设计教育已从单一的审美与技法培养,转向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为论坛现场
海内外嘉宾就数智化驱动下设计行业的融合、转型与人才挑战等议题,展开了深度对话与交流:
上海科技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智能虚拟设计实验室执行主任杨华教授分享了其教物理学、生物学学生学设计的经历,指出“跨学科融合产生新的创意想法”。她强调,跨学科需要机制保障,并倡导通过实验室(Studio)课程,邀请不同学院学生参与,以碰撞出前所未有的设计成果。
科廷大学设计与建筑环境学院副院长Jo Li Tay博士从哲学层面引导讨论,提出“好设计”是一系列“好决策”,但“好”是主观的。她指出,在全球性挑战面前,设计师必须跨越文化与学科,通过对话与协作,理解多元的价值观,才能做出真正惠及更多人的“好设计”,而非仅满足少数人。
西安欧亚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丁洁老师则从批判性视角出发,提问“是什么在‘被设计’来抓走我们的注意力?”。她呼吁设计应更多体现关爱与批判性思维,强调了设计应回归“以人为本”。
建筑主持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赵晓玲老师结合自身实践经历,提出人才培养需“突破边界,往深度发展”。她以宠物友好型咖啡馆为例,说明设计师需兼具策划、设计、运营的全产业链思维,在细分领域做深,才能提供超越客户预期的专业价值。
论坛最后,王瑛副院长以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的“育人三角形”模型作为总结,即培养学生的人文社科素养、工程与技术能力和商业思维,生动阐释了学院在大设计时代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核心理念。
来源/中新网陕西
编辑/董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