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提升文化供给力 让惠民文旅绽放新姿态

西西新闻 @ 2025-11-19 12:25

11月18日,铜川市举行“惠民生 增福祉”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向东围绕“聚焦文化强市提升文化供给力 让惠民文旅绽放新姿态”,介绍铜川聚焦文化强市目标,多措并举提升文化供给力,推动文旅惠民工作取得的成效与未来规划。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铜川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以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文化+政策支持”为牵引,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通过“补短板、强效能、提品质、优服务”,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文旅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织密公共文化网络,让惠民服务触手可及。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实现“硬件”“软件”双升级。照金纪念馆、铜川博物馆分别获评国家一、二级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等场馆完成提升改造并焕新开放;铜川剧院、图书馆报告厅实现常态化市场化运营。新型文化空间建设加速,2025年新建文化小院8个,累计达60个,涵盖多个艺术门类,“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密集。市群众艺术馆芭蕾艺术普及项目获评“中国芭蕾艺术普及推广中心”,推动高雅艺术深入基层。

丰富优质文化供给,品质体验融入生活。以满足群众高品质文化生活为核心,常态化开展惠民活动。今年已完成“戏曲进乡村”演出368场,成功举办第32届消夏广场文化活动310余场,参演超5000人次,观众超20万人次。精品文艺引进成果丰硕,2025年重点引进《白鹿原》《大梦敦煌》等精品剧目22部,复排创演剧目9部,完成演出55场。传统文化品牌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铜川博物馆、美术馆的特色展览及“柳范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等活动广受好评。铜川消夏广场文化活动等5项活动入选“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深化文旅对外推介,拓展合作朋友圈。围绕“HI四季·趣铜川”主题,坚持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主动“走出去”赴英国、新加坡及国内重点客源城市推介,并“请进来”举办合作洽谈。成功举办关中平原城市群冬日嘉年华、非遗进高校、康养文化旅游消费季等百余项活动,激活消费市场。合作网络不断完善,累计开发跨区域旅游线路53条,对接旅行社2800余家,与运城、平凉等重点城市建立稳定合作机制。品牌传播成效显著,通过央视《在中国!这样玩!》及“与辉同行·阅山河”直播等活动,实现品牌传播与文创产品热销双提升,耀州窑青瓷直播期间成交额达200万元。

守护文化遗产根脉,活化利用滋养民生。坚持保护优先,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1070处不可移动文物复核,新发现一批重要文物点。文保项目落地见效,争取专项资金2117万元,完成薛家寨革命旧址展陈等7个项目。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形式多样,全年组织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等线上线下活动20余场,非遗传承保护加强,推荐33个项目申报第八批省级非遗名录,31个已通过评审公示。

护航广电稳定运行,信息服务贴近民心。筑牢安全播出防线,保障关键节点广播电视系统稳定运行。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投资900余万元建成5个区县级平台,覆盖24个乡镇(街道)和252个行政村(社区),建设终端1305个。“户户通”工程持续保障,维护54458套设备,确保偏远地区群众收听收看权益。

下一步,铜川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文化强市”目标,全面总结“十四五”文旅工作,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并持续聚焦群众需求,完善设施网络、丰富服务内容、创新体制机制,让文旅发展成果切实转化为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西西新闻铜川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