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暖心服务诠释为民服务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专门跑家里办业务,可算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难题!”近日,公安榆阳分局上郡路派出所民辅警上门为曹爷爷办理居住证,贴心服务赢得群众赞誉。
原来,曹爷爷户籍在外地,办理残疾证需先在居住地派出所申领居住证。但曹爷爷年事已高,且瘫痪在床多年,无法到派出所窗口办理,家人为此急得团团转。社区民警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曹爷爷家人,主动提出上门办证。
上门过程中,民警细致又耐心:帮曹爷爷调整舒适姿势采集身份信息,用手机定格符合要求的证件照片,逐项核查所需资料,很快就完成了暂住人口登记凭证提交和居住证申请流程。临走时,民警还特意告知家人:“等证件办好了,我们会第一时间送过来,您放心!”一句承诺、一次上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警民之间的温情,连声感谢的话语里满是认可。
派出所办事窗口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更是连接警民的“连心桥”。将窗口“前移”、把服务“送上门”,不仅是警民情深的生动写照,更是基层派出所深化“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创新便民服务方式的具体实践—— 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成自己的事,用暖心服务打通为民办事的“最后一米”。
以耐心彰显为民情怀
“家都遭殃成这样子了,你说这咋办?”
“又不是我故意让它漏掉的,我也没办法啊!”
“大家先别吵,都听我说 —— 咱各让一步,事儿才能解决,往后邻里相处也能天高海阔……”
不久前,辖区老年公寓内,楼上住户家漏水,导致楼下邻居家墙皮大面积脱落,被褥也被浸泡得湿透。双方因赔偿和修缮问题争执不下,情绪越来越激动,最终报警求助。社区民警在梳理辖区每日警务动态时,详细掌握了这起纠纷的来龙去脉,为了避免矛盾升级,决定主动入户回访,跟进调解。
调解过程中,民警既当“中间人”,又做“和事佬”:先耐心倾听双方诉求,让情绪激动的居民把“委屈”说出来;再用“接地气”的家常话分析利弊,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楼上住户要理解楼下的损失,楼下住户也要体谅楼上维修的难处。经过反复沟通、多次磨合,双方终于放下分歧,就房屋补偿与修缮方案达成一致,签订了书面调解协议。一场剑拔弩张的邻里矛盾纠纷,在民警的耐心调解下圆满化解,实现了“事了人和”。
基层民警的脚步,总往群众需要的地方走;基层民警的话语,总说进群众心坎里。他们踩着勤快的脚步走进千家万户,用耐心化解家长里短的矛盾,用真心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盼”,从细微处关切辖区群众的衣食住行。这点点滴滴的付出,正是“人民警察为人民”宗旨的生动践行—— 以耐心焐热民心,用坚守守护辖区平安。
西西新闻榆林
编辑/董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