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界·融合·共生 灞桥区纺织城小学无边界课程现场会解码教育新生态

西西新闻 @ 2025-11-11 22:04

11月10日,2025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西安分会场活动在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盛大启幕。本次活动由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主办,灞桥区教育局及纺织城小学教育集团承办,聚焦“无边界课程与无边界学习”主题,通过理论研讨、课堂展示、跨域联动等多维度实践,呈现了基础教育课程创新的新样本。
 

启幕:解码无边界教育内核
 
活动由灞桥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学尚主持。灞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柳春林在致辞中强调,纺织城小学的无边界课程建设为区域教育创新注入新活力,期待教育同仁持续探索新路径、构建新生态。
 

纺织城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唐晓芳作《打破边界 重塑未来》主旨报告,指出无边界课堂是对“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深度回应——通过打破学科、空间、生活三重界限,让学习从“知识习得”转向“素养生成”,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动态实践。
 

课例展示环节亮点纷呈:纺织城小学教育集团高科分校执行校长刘秋玲解读思维型教学范式,陕西省教学能手秦莹老师呈现思维型教学微课,西安市教科院马俊华老师从知识衔接、深度质疑、任务开放性等维度作专业点评。深圳大学荔园领军学者李臣之教授作《素养导向的课程建构》专题报告,以幼儿园活动案例切入,系统阐述课程建设的价值理念与实施路径。学生们则以民乐、舞蹈、合唱、传统体育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生动诠释了学校“阳光教育”理念下无边界教育的实践成果。
 







深耕:拓宽无边界教育辐射圈
 
在立行楼“现场全景观摩”环节,无边界课堂的多元形态鲜活呈现。国学馆的《草木“玩”名堂》中医药课程、非遗坊的皮影戏《会摇尾巴的狼》、乐艺坊的葫芦丝演奏,以及棋艺、书画、布艺、厨艺、木工创客、法治实践等二十余类特色课程,构建起跨领域、沉浸式学习场域。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完成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实现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
 



教师赋能环节同步开展“思维工具应用研讨”“AI辅助智能评课分析”等研修活动,展现教师在教育创新中的主动求变与专业成长,为教学革新注入持续动力。

聚力:彰显无边界教育生命力
 
集中交流环节,师生代表通过“课程故事微沙龙”与“星课程”分享,从不同视角呈现课程育人的鲜活案例。深圳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太子湾学校校长陶芸、成都高新区尚阳小学专职副书记陈敏、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曹国清三位管理者分别分享区域课程创新经验,展现无边界课程、无边界学习的多元实施路径与蓬勃生命力。
 




陕西师范大学龙宝新教授作《泛课程:当代中小学无边界课程建设》微报告,以“跨界、真实、品质”三词高度点评活动,并从泛课程观发展必然性、学校课程新图景、建设路径三维度为未来课程建设指明方向。
 

活动最后,灞桥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曹宏顺等领导为展示教师颁发证书,并展望未来发展。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纺织城小学“三个课堂”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阳光教育理念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度践行。通过构建升级的无边界课程体系,开展无边界学习活动,学校成功打破学科、空间与场域藩篱,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新样本”,助力区域教育开启新时代质量提升的崭新篇章。
 
编辑/景雪琪 谷雨霏(实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