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咸阳一体化不是空话!高新区产业协同跑出加速度→

西西新闻 @ 2025-11-05 16:32

“十四五”期间,西安咸阳两地在推动空间规划、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七个一体化”方面持续发力,架起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四梁八柱”。尤其是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协调机制、产业互补、共享共建等多领域“一体化”。

在咸阳高新区,陕西氢能质量技术创新园内的陕西氢能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内,试验人员正在进行数据采集;不远处,咸阳赛亚思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正在对手抓臂上的拧紧系统进行精度核准;在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中,一批批重点项目、西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咸阳高新;众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一个个新型特色产业链群正在打造形成,产业协同正从规划图纸变为施工蓝图,从概念构想走向实体融合。


创新驱动:从秦创原到科技赋能的“产业协同”

产业协同离不开科技赋能。西咸两地在创新驱动方面已形成坚实基础: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咸阳新区项目签约,以咸阳高新区为中心的秦创原中医药产业创新聚集区获批……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让两地聚集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陕西氢能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工程师正在监测各项数据


在陕西氢能质量技术创新园的氢能质量创新展厅内,创新园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创新园的落地可以说标志着咸阳从依赖传统能源的“资源输出型城市”,升级为掌控氢能核心技术、主导产业链条的“创新资源型城市”。他们将围绕涉氢领域“卡脖子”技术瓶颈,加大技术研发与突破,以园区质量技术创新为基点,发展成为全省氢能产业质量技术创新策源地。同时,将通过一系列技术交流,发布推介质量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挖掘氢技术氢产品科技成果项目,围绕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和国家级绿色高新区建设布局氢电耦合新能源应用场景,聚焦“氢工业”“氢交通”两条主线,在咸阳区域打造绿色氢源项目和氢能应用示范基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陕西美尔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非压力玻璃及光伏双玻璃层压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自2020年落户咸阳高新区以来,依托秦创原平台与西安交大创新港的人才技术保障及交通便利的优势,不断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在陕西美尔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基地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组装、调试着即将发往法国、印度、以色列等国的非压力玻璃层压设备。这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其水平已超越国际同行。


公司最新一代设备实现了整线自动化无缝对接,形成从玻璃清洗到层压成型的一站式智能化生产线。其核心采用的“电加热非高压伏技术”,从根本上杜绝了传统高压伏的安全隐患,技术先进性全球领先。秉承“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创新路径,企业产品迭代速度显著加快,已于去年10月成功推出第五代产品。同时,其研发的非压力太阳能光伏组件层压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外销与内销并进的良好局面。


“从2014年第一代产品问世到2025年的第五代,我们的产品能畅销海内外,得益于持续的研发投入,”技术工程师聂东芳表示,“选择落户咸阳高新区,正是看中这里毗邻西安交大创新港,人才技术密集,便于长远发展。”2023年下半年生产车间从1000㎡扩至5000㎡,企业产能持续攀升。截至目前,产能已达千万元级,同比增长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产业升级:从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的“美丽蝶变”


在产业协同进程中,科技赋能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西安咸阳两市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总牵引,推动西安科研仪器平台向咸阳开放。鼓励两市联合组建“科学家+工程师”团队,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有效提升科技金融发展水平。

咸阳高新区推出的DeepSeek本地化大模型服务,正帮助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我们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研发和创新高精度的智能拧紧技术,在伺服拧紧系统这个领域里一直走在前列,不仅技术上有很多优势,而且还积累了好多实际应用的经验。”咸阳赛亚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区域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今年年初,他们响应咸阳高新区号召,试图通过DeepSeek技术的深度赋能,加速构建AI发展新格局。他们还会在咸阳高新区的生产基地进行产业优化,进一步开拓市场,服务的范围包括十堰、重庆等12个汽车产业集群,同时和西安交通大学紧密合作,一起研究高性能/智能化拧紧总成技术,还计划在2026年之前推出AI视觉引导的拧紧系统,让装配质量可以实时反馈,提供工业4.0级别的智能装配解决方案,以科技创新保持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领先。

截至目前,咸阳高新区已有60余家企业申请接入“AI高小新”DeepSeek大模型。针对传统工业企业“想改不会、要改太贵”的数字化难点,咸阳高新区构建了分层服务体系,为115家规上企业定制“智改数转网联”方案。杜克普、生益科技、咸阳医药工业集团等一批数字化智慧工厂示范项目的建设,正推动传统产业降本增效。

 

来源/咸阳高新区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