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陕北清凉与丰收的“电力卫士”——国网榆林供电公司迎峰度夏保电纪实

西西新闻 @ 2025-09-12 12:25

今夏以来,榆林地区持续高温,用电负荷攀升。迎峰度夏期间,榆林电网最大用电负荷达964万千瓦,最大日用电量2.19亿千瓦时。面对严峻考验,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践行好“双满意”工作导向,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安排,编制专项调度方案及事故预案,以“强主网、优配网、精运维”三大举措,全力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主网强筋健骨 筑牢能源发展根基

主网是电力供应的“大动脉”。面对用电负荷持续攀升与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双重挑战,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加快推进一批主网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运行可靠性。

 

(可可盖110千伏变电站第二电源工程建设现场)


3月19日晚9点19分,随着1665可补牵1线三次充电成功,可可盖110千伏变电站第二电源工程带电投运。该工程是榆林公司迎峰度夏重点工程,也是保障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可可盖煤矿的投产重点用电项目,解决了区域电网单电源供电隐患,为榆林地区煤矿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电力保障。

“我们成立了协调专班,采取分标段施工、增加人员和机械力量等措施,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仅用76天完成74基铁塔全线贯通。”该项目经理赵毅超介绍。为满足可可盖煤矿投产需求,工程建设专班组建现场管控、青赔协调、手续办理、物资供应和生产保障领导小组,加大施工人员和设备投入,克服施工周期紧张、冬季施工降效、物资供应紧缺、路径协调困难等不利因素,保障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建设。

此外,迎峰度夏重点工程330千伏路渠(尖山)至夏州工程已建成投产,上郡变主变扩建工程即将投产,330千伏凯歌、中煤等10项新建工程陆续开工,为打造坚强电网提供强力支撑。

纵横的银线追随着发展的脚步延伸,崭新的变电站伴随着攻坚的号角建成,为榆林这座能源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光明与动力。

配网补强升级 畅通灌溉“最后一公里”

迎峰度夏既是对电网稳定运行的严峻考验,也是对农业用电保障能力的深度检验。榆林作为陕西粮食主产区,保障农业灌溉用电成为迎峰度夏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国网榆林供电公司投入抗旱保粮专项资金3.14亿元,成立市县两级工作专班,制定攻坚任务清单,推动68项抗旱保粮项目加快落地。

8月6日清晨5点,靖边县杨桥畔镇高峰村,电力工作人员正在为新投运的“高粱公变”进行接火作业,有效解决了周边58户村民粮食生产用电和12台农排机井灌溉用电需求,确保了千亩良田“喝上”及时水。

类似的场景在榆林乡村田野间频频涌现。针对可能出现的旱情,该公司打出电力保供“组合拳”,充分发挥乡镇供电所前沿作用,提前摸排粮食生产用电需求及40843户存量农田机井用电情况,精准规划布点。加大低电压和频停工作治理力度,灵活应用“先接入、后整改”原则,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加快农田机井通电进度。积极推广带电作业技术,实现用户“无感用电”,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时间和影响范围。今年以来,建成投运移动变电站9座,安装调压器10台,新建更换配变302台,治理频停线路52条,低电压台区1277个,确保1089万亩农田灌溉无忧。

该公司还创新实施无功补偿装置集中安装专项工作。在定边县砖井镇,工作人员调试新装置后,功率因数提升至0.98,电压稳定性显著增强。目前,全市已安装9205台此类装置,部分线路末端电压提升8%-10%,为抗旱保粮注入稳定“电能”。

精益运维 守好电网运行防线

迎峰度夏期间,电网设备长时间高负荷运行,运维检修工作尤为关键。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坚持“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早在春检期间就高效完成1082项检修任务,为电网迎峰度夏打下坚实基础。夏季以来,该公司进一步加强设备特巡特护,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累计共组织开展设备维护工作5879项,出动人员6369人、车辆493辆。

该公司重点对低洼变电站、地下配电室、河道周边线路等开展差异化维护并加密巡视,对易发热设备持续跟踪检测与分时段负荷监测;针对老旧及重过载设备,严格落实“一线一案、一站一案”专项措施,依托带电检测实现隐患早发现、早处理。

应急保障体系高效运转。公司与气象、水利部门加强联动,完善应急预案,预控措施到位,实行多专业联合值班值守。7月中旬以来,已出动抢修人员7551人次、接入应急发电车1353台次,细化制定居民小区“一小区一预案”和“一户一策”901个,确保故障快速响应、及时处置,有效应对了多轮强降雨的影响。

在服务方面,公司延伸服务触角,开展带电作业和“零点检修”,发挥“网格化+微服务”作用,覆盖所有小区的1.3万个微服务群成为信息精准推送、诉求快速响应的“连心桥”,常态化走访客户超过30万户,真正实现“民有所呼、电有所应”。

从主网到配网,从城市到乡村,从保供到保粮,国网榆林供电公司用汗水与担当,守护着陕北大地的丰收与清凉。(通讯员 马倩)
 

西西新闻榆林
编辑/董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