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榆林市府谷县发生了这样一件助残暖心的公益事件。府谷县残联牵线搭桥,当地企业采购残疾人制作的3万双手套,又将手套捐赠给了环卫工人。从助残增收的“雪中送炭”,到关爱劳动者的“爱心传递”,一份份温暖正在府谷县悄然传递。
58岁的贺喜平是府谷县二级肢体残疾人,曾因行动不便陷入生活困境。府谷县残联得知后,不仅为他购置了两台手套加工机,帮他在家办起“小工厂”,更把拓宽销路当成“贴心事”,持续帮他对接资源。如今,贺喜平的“家庭工厂”已能稳定年产手套10万余双,每一双都凝结着他靠双手致富的执着。
了解到贺喜平的手套质量扎实、产量稳定,且当地企业有参与公益的意愿,府谷县残联主动当起“牵线人”。企业负责人来到贺喜平的“工厂”,看着他略显吃力却格外认真地操作,当场敲定采购3万双手套。
“今年生意不好做,手套生产出来没有销路,好在残联一直惦记着我,这次又帮我把货卖出去了,心里很踏实,日子也有劲头了。”贺喜平说。
在捐赠现场,几十名环卫工人排着整齐的队伍,依次领取手套,笑声和道谢声此起彼伏,成了街头最暖的风景。
“这手套的做工厚实,戴着干活舒适又暖和。”环卫工人杨林女说。
一双双手套,不仅温暖了环卫工人的双手,更串联起残疾人创业者的奋斗、企业的担当与社会的善意,让整座城市都浸润在温情里。
“贺师傅的手套质量不错,购买他的手套,既可以为他提供一些经济支持,助力他自主创业,然后再捐给环卫工人,也算是为助残、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很有意义。”陕西顿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涛说。
府谷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庆龙表示,帮残疾人就业创业,得“扶上马再送一程”。除了给设备、技术,还要对接市场管销路。这次帮扶就是要让残疾人劳动成果被认可,让爱心循环起来。这不仅是一次帮扶,更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这样的温暖传递,才能让整座城市更有温度。(通讯员 樊仲森 马宇强 罗贵)
西西新闻榆林
编辑/董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