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习语润心·译言筑魂”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深入陕西澄城县三个镇,四个村,五个社区进行了宣讲,以创新形式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创新形式,变“灌输”为“共鸣”
其中在大市场社区和幸福社区,宣讲团摒弃传统说教,精心设计互动环节。“理论对对碰”让居民抽取“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关键词卡片,匹配政策解读和案例;“智慧大比拼”围绕“生态宜居”“共同富裕”等生活化问题展开竞答。幸福社区还创新引入“红色人物对对碰”“党史事件连连看”等趣味载体。社区干部宋雅钰、孙亚男一致称赞:“大学生用年轻人的方式宣讲,既有趣又有效,真正让理论入脑入心。”
紧贴地气,理论扎根“田间地头”
宣讲深入越家庄村田间地头。宣讲团成员与村民围坐一圈,围绕“新思想如何滋养共富路”展开对话。宣讲团负责人卢昊泽用邻村苹果出口激增35%、越家庄果农订单溢价超20%等鲜活数据,生动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民为中心”等理念的实践价值。
回应关切,理论化为“身边行动”
宣讲不仅讲道理,更解难题。针对村民“种了一辈子苹果,宣传咋弄?”的困惑,宣讲团现场讲述宣传技巧和话术,确保“学得会、用得上”,将“新思想”转化为果园里的新技术、屏幕上的新订单。村书记深有感触:“咱庄的好日子,种苹果有合作社、娃上学有共育班、老人跳舞有广场,哪样离得了党的好政策?”
锤炼本领,青春闪耀“志愿红”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青年学子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他们用通俗语言、鲜活案例和务实行动,有效破解理论宣讲“深入难、接受难”的问题,将党的声音送到家门口、说到心坎上。
“习语润心·译言筑魂”宣讲团的实践表明,用青年视角创新表达、以群众需求对接理论,党的创新理论就能焕发强大生命力,凝聚起共建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也让青年学子在服务奉献中锤炼了责任担当。
(资讯)
编辑/景雪琪 谷雨霏(实习编辑)
审核/柏冬雪
终审/张琛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