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府谷县始终将人才工作置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紧扣“百强县”发展目标,以战略眼光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生态,通过政策创新、产才融合、服务升级三大路径,推动人才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为资源型县域转型升级探索了有效路径。
强化保障体系 筑牢人才发展根基
府谷县将“人才强县”战略纳入县域发展顶层设计,制定《府谷县“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及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专项人才培育实施细则,构建系统化人才政策体系。成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将人才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压实工作责任。创新实施“1+X”人才工作法(即以“1”场专业“赛”事为人才评价基准,配套做好“X”项人才服务保障),通过教学能手赛、工矿技能赛、政策业务“一口清”擂台赛等多领域赛事,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倾向。修订《府谷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设定不低于20%的青年拔尖人才选拔比例。在教育领域,出台专项政策,对签约府谷的教育部直属免费师范生提供35万元至45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安置费及后续生活补贴;在产业领域,出台民营经济惠企13条措施,设立1000万元产业引导专项资金、500万元至1000万元技改专项资金、1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企业人才引进、技术升级和创新研发。
深化融合实践 激活产业创新引擎
府谷县聚焦镁基新材料等主导产业,联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筹建由院士领衔的府谷镁产业专家委员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导编制《镁冶炼企业节能诊断技术规范》等三项国家行业标准,实现从“产能领跑”向“标准引领”跨越。落地全球首创“金属镁冶炼工业精准脱硝技术”,实现氮氧化物排放降低70%,年减排约1万吨。建成2个国家级、14个省级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共建省级新材料研究中心及中试基地,建成全国首条千吨级高品质材料示范生产线。柔性引进专家人才350人,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在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上,实现总投资131.32亿元的产业项目签约,同步落地府谷镁产业专家委员会等3个招才引智项目,形成“项目聚才、人才促产”的良性循环。作为全国唯一承担国家糜子育种联合攻关项目的县级单位,府谷县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1家科研院校,筛选出优质糜子品种7个,使糜子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至11万亩,帮助当地年均增收2000万元以上。
优化服务生态 构建“近悦远来”磁场
府谷县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协调解决人才反映集中的职称评定倾斜、子女择校优先(高层次人才、市县管专家子女同等条件下优先)、社区协助照料家庭成员等需求。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人才”平台,提升服务效率。通过“教学能手”大赛等选拔人才,对获得省市“教学能手”称号的146名公益性岗位、见习生教师兑现同工同酬待遇。推行教育“名校+ ”战略,与西安交大附中合作,引入骨干教师;在医疗领域实行“候鸟式”引才,县级医院与15家三甲医院合作,专家年均出诊1835人次,推动县域就诊率提升。弘扬“宽厚、务实、争先、共享”的府谷精神,在引才各环节及后续服务中融入人文关怀。举办联谊、慰问等活动,促进人才融入本土文化。全年发放拔尖人才津贴、体检卡、慰问金35.4万元,推选表彰“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7名。
未来,府谷县将持续以“政策保障有力度、产才融合有深度、服务生态有温度”的全链条实践,努力走出一条人才引领产业升级、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通讯员 赵富裕)
西西新闻榆林
编辑/董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