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们订14箱陈醋,请今天下午发货。”近日,在商洛市洛南县巡检卧龙谷陈醋老作坊,负责人郭丹放下电话,立即开始为这位连续4年订购他们家产品的老顾客打包产品。
走进洛南县巡检卧龙谷陈醋老作坊,阵阵醋香扑鼻而来。
“我母亲会做醋,将技艺传给了我。我们作坊坚持古法酿造已20多年了。”郭丹介绍,他们酿醋的秘诀在于使用当地优质水源、生长期长的玉米以及传统的酿造工艺。2017年,巡检陈醋制作工艺还被列入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端午前后,郭丹和员工会精选粒大饱满的玉米,将其熬煮成玉米糖。待糖冷却后,按比例在其中加入大曲和山泉水,放进大瓮发酵。露天发酵100天后“开缸”。全程无添加的古法酿造工艺“造就”了清香浓郁、酸度适中的陈醋,常温久存品质如初。
如今,该作坊年产陈醋150多缸30多吨,带动了整个巡检镇陈醋产业。全镇陈醋年产量超70吨,成为当地增收的支柱产业。
而在洛南县的古城镇,柿子醋的醇香同样书写着传承与创新的故事。走进洛南县古柏酱醋食品厂,百余口泥封大缸静立院中,醋香扑鼻。厂长王春敏刚送走顾客,指着大缸介绍:“这些都是去年酿好的成品。”
王春敏的手艺源自父亲。2012年,面对农村劳动力外流和父亲年迈的实际情况,他接过父亲制醋的衣钵并大胆转型——从做粮食醋转向做柿子醋。
“好醋要用含糖高的柿子做。”每年,他收购本地鲜柿五六十吨,雇用村民清洗、去蒂,放入消毒后的大缸密封起来避光发酵。历经冬春夏三季、两次发酵共10个月,秋初,醋酿成。
“酿好醋的秘诀就是古法所蕴含的原始与简单。”王春敏舀起一勺清透微红的醋说。
随着电商兴起,王春敏通过微信、抖音拓展销路,将产品销往省内多地以及河南、甘肃等地。如今,该醋厂年带动1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在家门口一天挣120元,还能顾家,真好。”村民张立边翻缸边笑着说。
洛南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师建荣说:“我们深入开发食用醋、醋饮、醋浴、醋膳等产业,延伸链条,提升价值,带动更多乡亲持续增收。”(通讯员 毕波波 靳天龙)
西西新闻商洛
编辑/董明洁 陈丹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