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过榆林市靖边县的街巷,色彩缤纷的灯笼在晚风里轻轻摇晃,夺目耀眼的舞台下人头攒动,“清爽榆林・阜美靖边”系列活动(俗称“七月会”)现场热闹正酣。
糖画摊前的铜勺舀起琥珀色的糖浆,吸引着孩童的目光;烤肉串的滋滋声裹着孜然香飘出老远,摊主挥着蒲扇吆喝,汗珠砸在炭火里溅起细碎的火星;套圈的孩子们踮着脚欢呼,这满街的烟火气里,烤炉的温度、叫卖的声浪、孩童的笑闹,都在诉说着这场盛会的热辣与鲜活。
而在人潮最密时、灯火阑珊处,那抹藏蓝始终在场——靖边公安的民辅警,正用脚步丈量着平安,把守护藏进每一缕升腾的烟火里。
晨光里的“先手棋” 预防警务跟得紧
上午10点,活动现场戏台上精彩纷呈的秦腔演出正式开始。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粉墨登场。当演员唱到精彩之处,台下的群众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
而不远处巡逻的执勤民警,早在演出开始前一小时就准时到达“七月会”活动现场。
为确保这场活动的安全,靖边公安提前制定安保方案,时刻绷紧安全之弦,提升服务效能,倾力守护这场“清爽之约”。在活动各个人流密集处,科学部署执勤警力,民警不间断地巡逻守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发现处置各类风险隐患。在马戏团等表演场地,民警对各类消防器材的配备及应急疏散通道等情况进行检查,不断提升现场安防设施覆盖率。针对活动现场内的游乐设施,民警提前与运营方进行沟通协调,督促其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对游乐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
人潮中的“急救线”与意外抢时间
午后的活动现场像个沸腾的熔炉,人流摩肩接踵。巡逻民警王杰和李晶晶的警帽早已被汗水浸透,帽檐下的脸晒得通红。“这边人太密,得往边上挪挪。”王杰正说着,忽然听见人群里传来惊呼。
拨开熙攘的人群,只见一名中年男子蜷在地上,脸色发青,嘴角有白沫。“是癫痫!”民警立刻蹲下,轻轻将男子头偏向一侧,解开他的衣领,并及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随后,民警小心地托着男子的肩背,慢慢挪到现场外围的树荫下。男子家属赶到时,握着民警的手直抖:“多亏了你们,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
警力向前移一步,群众平安多一分。靖边公安采取“机关捆绑基层”的模式,最大限度在活动现场布置安保警力,将警力前置,优化快速反应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及时处置,形成“点线面”安保合力。
喧嚣里的“寻人令”把温暖递到掌心
夜幕初垂,儿童游乐区的旋转木马亮起彩灯,尖叫声此起彼伏。巡逻到这儿的民警苏婷和冯静,忽然被一个气喘吁吁的女人拉住:“警察同志,我娃丢了!穿着粉色上衣,牛仔裤,扎着马尾辫……”女人的声音带着哭腔,手都在抖。
冯静打开对讲机:“各点位注意,寻找一名6岁左右女童,粉色上衣,牛仔裤,最后出现地点在游乐区入口……”
电波在各个执勤点间穿梭。五分钟后,对讲机里传来民警邢彦晓的声音:“那个小姑娘找到了!”
群众在哪里,警务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喧嚣里的这场“寻找”,藏着最实在的温暖。对民警来说,群众的“急”,就是他们的“紧”;一句“找到了”,比任何表彰都重。靖边公安通过警力前置,在活动现场提供查找失物、紧急救助等方面的最佳服务,他们的倾力守护,让活动现场平安无忧、暖意涌动。
车流间的“平衡术”刚柔相济的守护
长城路与民生路十字,是通往会场的必经之路。下午三点,烈日高悬,交警小王站在路中央,“师傅,往前开,临时停车场在前面三百米!”他对着一辆想靠边的车挥手,声音带着沙哑。
而在林荫路,两辆车发生擦碰事故,车主正吵得面红耳赤。交警小胡和同事已经赶到,先把车挪到路边:“先看车损,不严重的话咱们快处快赔,别挡着路。”他掏出手机拍照取证,又让双方扫了“事故快处”二维码,前后不过十分钟,路就通了。
车流里的这些身影,既有“禁止停车”的坚定,也有“慢慢说”的耐心。他们的指挥姿势行云流水,话语说得春风化雨,最大限度保障了活动现场周边路畅人安。
据了解,靖边公安未雨绸缪,提前对活动现场开展实地踏勘,科学模拟大客流状态下人车通行线路,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在重点部位通过临时封闭、加装护栏等方式,最大限度避免形成拥堵。同时,精准预估客流量,制定平峰、高峰两级勤务模式。当活动现场人、车流量较大时,最大程度保障道路畅通,并大幅度提升执勤民警到达事故地点的速度,实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
夜色下的“守更人”等到最后一盏灯灭
“警察同志,快去看看,那边有人吵架哩!”有人因争抢地摊位置发生冲突,民警王杰与同事迅速赶到现场,对其进行了苦口婆心地劝说,最终经过一个多小时设身处地的耐心调解,双方解了心结,握手言和。
凌晨时分,最后一波游客渐渐散去,活动现场的彩灯一盏盏熄灭。执勤民警李春坐在台阶上,揉着发酸的腿,警服上的汗渍干了又湿,结出淡淡的盐霜。他掏出手机,看了一眼微信运动,自己以20000余步的步数高居榜首。
长城路口的交警小王刚换下岗,接过同事递来的矿泉水,猛灌了几口。瓶盖刚拧上,又听见对讲机里说:“西边停车场有辆车打不着火,车主急着回家。”他拎起搭电线就往那边跑:“我去看看!”
这一帧帧画面,都是靖边公安在“七月会”里的缩影。烧烤摊的烟火、陕北说书的韵律、孩童们的嬉笑……靖边夏夜的热闹图景中,藏蓝制服与市井百态相映成趣,勾勒出公安温度与平安底色。当游客带着笑意离开,当市井的烟火渐渐平息,那抹藏蓝依然步履不停——他们守在烟火升腾处,只为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浸着平安的味道。
来源/靖边融媒
编辑/董明洁 王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