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这事儿得扯皮好久,没想到派出所联合司法所、村干部,几天就给解决了!”近日,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镇村民杨某激动地说。原来,杨某家树枝砸坏邻居房屋,双方因赔偿金额僵持不下,沙河子派出所民警在周“解忧”排查中得知此事,立即联合镇综治办、司法所,仅用3 天就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协议,握手言和。这只是公安商州分局开展周“解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的一个缩影。
自周“解忧”活动开展以来,公安商州分局以新时代“枫桥经验” 为指引,将7天作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攻坚期”,聚焦“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推动一系列创新举措落地见效。截至目前,累计排查矛盾纠纷隐患363 起,成功化解198 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2.5%,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42.6%,预防可能引发的治安案件127 起,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党建引领:让 “头雁效应” 带动矛盾化解 “全员行动”
在公安商州分局,党委班子成员带头下沉一线,成为矛盾化解的“先锋队”。分局党委委员、指挥中心主任牛永清便是其中的一位代表。在牧护关镇竹园村,两户村民因树枝延伸影响房屋安全,多次争吵甚至险些动手。得知情况后,牛永清第一时间启动“三长”抓矛调机制,联合镇政法委员、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所长等组成调解专班,实地查看树枝对房屋的影响,从邻里情谊、安全等角度耐心劝解:“几十年的老邻居,为了这点小事伤了和气,不值得!树枝压坏房子,谁都担不起责任。” 经过3 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终于达成和解,签订调解协议。活动开展以来,分局党委班子成员累计参与矛盾调解46 次,成功化解复杂矛盾32 起,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
党员民警也纷纷亮身份、作表率。金陵寺派出所党员民警在处理李女士与邻居的宅基地边界纠纷时,主动上门5 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法律条文,到“远亲不如近邻”的人情道理,为双方掰开揉碎地分析。最终,双方放下成见,重新划定地界,李女士特意送来锦旗致谢。今年以来,党员民警带头化解矛盾纠纷189 起,收到群众感谢信53 封、锦旗76 面,以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多元联动:构建矛盾化解 “大合唱” 格局
单打独斗不如协同作战。公安商州分局积极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公安主导、多方参与、协同发力”的矛盾化解体系。
“三长”抓矛调机制成效显著。以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村党支部书记为核心,压实基层责任。夜村镇杨某在驾校务工时受伤,因赔偿问题与驾校产生纠纷。派出所所长得知后,迅速联动镇政府、人社局,与分管局领导多次走访协调,最终促成驾校一次性支付赔偿款,杨某送来锦旗称赞:“多亏了你们,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大难题!”通过该机制,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5 起,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效率大幅提升。
“警调衔接”联动模式让矛盾化解更有力度。公安民警负责普法释法、明晰权责,司法所、信访干部解读政策,村干部凭借“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开展亲情化劝说。三岔河派出所处理群众因修院墙门楼与邻居的冲突时,联合村干部从“法、理、情”多维度劝说,3小时内就让双方握手言和,签订和解协议。截至目前,通过“警调衔接”模式,共开展联合调解89 次,涉及矛盾纠纷47 起,调解成功率达97.8%。
创新方法:让矛盾化解从 “棘手” 变 “巧解”
面对复杂多样的矛盾纠纷,公安商州分局立足基层实际,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实用调解技巧。
“三先工作法”调解好帮手。北宽坪派出所处理建房纠纷时,坚持“先稳情绪再说理、先找共性再化解、先讲感情再谈法”。民警先将情绪激动的双方分开,耐心安抚,平复情绪后,找出双方“都想尽快完工”的共性诉求,再结合法律规定与邻里感情,提出合理解决方案。最终,双方达成共识,顺利施工。运用该方法,已成功调解邻里纠纷96起,群众满意度高达99.2%。
“共情倾听 + 法理情融合”法直击矛盾核心。民警通过“共情式”沟通,让群众感受到被理解。在处理建房打孔费用纠纷时,民警对施工方说“大热天打孔,确实辛苦”,对房主说“盖房成本高,想省点钱也正常”,拉近与双方的距离。同时,将法律条文与邻里情谊、村规民约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法律、摆道理、谈感情。今年以来,通过该方法化解矛盾纠纷73 起,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惯例参照”法增强调解说服力。在处理经济纠纷时,民警引用同类纠纷处理案例、市场惯例等作为参考。如在建房打孔费用纠纷中,民警以当地同类施工收费标准为依据,快速缩小双方分歧,成功调解各类经济纠纷112 起,平均调解时长缩短58%。
聚焦民生:把服务做到群众 “心坎里”
周“解忧”活动开展以来,公安商州分局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首位,通过常态化排查预警,每周组织民警深入社区、村组,对邻里纠纷、婚恋家庭、生产经营等易发性矛盾进行“拉网式”排查。大荆派出所民警在走访中得知丁先生丢失存有重要信息的手机,立即走访村民,仅用2 小时就帮其找回,丁先生感激不已。
针对邻里纠纷、建房施工、财产纠纷等高频矛盾类型,建立“一事一策”化解方案。北宽坪派出所民警在走访时发现小宽坪村村民王某因行动不便未办理身份证,立即联系户籍民警上门采集信息,身份证制作完成后送证上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公安商州分局开展送证上门服务54次,服务群众230人,警民关系更加和谐。
下一步,公安商州分局将持续深化周“解忧”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水平,以更扎实的举措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让“枫桥经验”在商州大地结出更多硕果,为辖区群众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讯员 周亚军)
西西新闻商洛
编辑/董明洁 陈丹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