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2025年已过半,回望上半年,咸阳高新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创新生态“活力迸发”,民生福祉“持续升温”,展望下半年,咸阳高新区将以更大力度抓项目、促创新、优服务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精准施策稳工业,增长态势趋好
围绕“3+4+2”产业体系,着力强链补链延链,壮大优势产业。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出台《工业稳增长若干措施》,从产值增速、纳规入统等9方面精准发力。上半年新增劲丰盛源机械、循天广播等规上工业企业10户,新增产值2.7亿元;电子显示、生物医药、新型合成材料三大优势产业分别实现产值71.07亿元、13.52亿元、17.51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55.7%;G8.5+基板玻璃项目5热3冷生产线投产、黄河轮胎特种设备产服一体化(一期)等重点产业链项目取得突破。推动数字文旅融合,中国西部AI创新港5月1日对外开放,“大秦AI嘉年华”活动反响热烈,日均接待超千人次,累计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带动综合消费近千万元,网络曝光量突破8000万次,形成现象级IP。
聚焦项目扩投资,建设质效提升
坚持“项目为王”,落实省市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部署,制定《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2025行动方案》。实施重点项目94个,上半年开复工65个,开复工率69.15%;34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1.01亿元,占年度计划65.84%;软性角膜接触镜、富泰明通高压绝缘子生产线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全年建成项目超10个。
招大引强蓄动能,引资成果显著
强化“一盘棋”意识,全员参与招商引资,创新链式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模式。成功举办“高新区一季度项目集中签约”、“2025中国西部生物医药产业大会”等活动,赴俄罗斯、北京、深圳等地开展招商50余次。上半年签约合同项目40个,总投资106.5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3个,1-10亿元项目15个。
创新驱动添活力,发展动能增强
以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为抓手,全力保障交大创新港咸阳新区建设。推动西安交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落户,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三池一机制战略合作及共建金属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协议,协助彩虹股份等3家企业筹建省级概念验证中心进展顺利,与陕工职院、咸阳职院等5家职业院校建成省级产教联合体3个。常态化开展双创活动13场,对接科创项目线索40个,成功签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mRNA疫苗载体等项目23个。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新增入库高企36家、科小60家、瞪羚企业13家,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金钻数码)、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8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3家,获各类知识产权275件(发明专利69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中国西部AI创新港入驻人工智能企业20余户;氢能质量技术创新园吸引西安交大、东方氢能等多家单位签约,探索“制、储、运、用”全产业链模式。
完善功能促融合,城市品质提升
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西部科技创业湾、西安交大创新港咸阳新区等4个重点单元规划及河堤路改造拓宽等专项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高新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即将完成。积极推进城市“三大工程”,平安里、幸福里2个保障房项目三季度建成投用,同步完善片区配套。咸兴大道提升改造、劳动路西延段等4条道路7月底前通车,G30连霍高速阜寨出入口建设顺利,全力保障西兴高速改扩建工程。兴平实验二小及西吴文化宫升级改造8月底前交付,西橡医院迁建稳步推进。高新福朋喜来登酒店、咸阳国际丝路交流中心10月投运。
优化环境提效能,服务持续升级
以企业和项目满意度为导向,践行“墙内事帮办、墙外事包办”。打造“用新办”政务服务品牌,“全程电子化”登记率超80%,推行预审服务、容缺受理,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等手续办理时限平均缩短68%;58项高频事项“一网通办”率95.17%,办理时限平均缩短80%;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1016户,增长19%。完成第三批“西安籍企业迁移咸阳高新区只变注册地、名称不变更”试点改革(西安远航测试设备有限公司),新增与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跨区通办事项51项、与延安213项,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联合推出第二批“同事同标、异地办结”事项12项。优化“项目管家+企业管家”服务,开展“双包一解、青年结对帮扶”等活动,为35户企业争取奖补资金5727万元,解决企业项目问题20余个。《咸阳高新区“三增一保”提升政务服务高效能》荣获中国政务服务博览会示范案例。
来源/咸阳高新区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