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阳周村的40亩试验田里,辣椒枝干挺拔,番茄缀满枝头,胡萝卜缨舒展着翠绿叶片铺满田垄,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图景。这片看似寻常的菜田,以“一新二改三化”为核心,通过品种革新模式改良,技术优化,打破传统瓶颈,为黄土高原蔬菜产业注入科技动能。
靖边坐拥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禀赋——高海拔造就的凉爽气候、充足的日光照射、昼夜悬殊的温差,本是孕育高品质高山蔬菜的天然温床。然而长期以来,品种单一老化、种植管理粗放、采后处理简陋这三大瓶颈,如同套在产业发展上的 “紧箍咒”,制约着高山蔬菜从“量”到“质”的跨越。今年初,这片40亩的核心试验田应势而生,以“高产、优质、高效”为靶向,潜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升级“靖边方案”。
靖边县园艺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建宏说:“从2020年开始,(我们)每年从国内外引进100多个蔬菜品种进行蔬菜试验。今年是第五年,不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还有新设施。经过五年的试验,每年都能为县上引进蔬菜优良品种,并进行推广,还能试验出相应的管理技术,避免农民盲目引种造成损失。”
试验田推行的“二改” 举措,为传统种植模式带来颠覆性变革,将分散的传统育苗革新为穴盘集约化育苗,让每一株幼苗都拥有均等的生长起跑线;把粗放随性的种植方式升级为标准化生产体系。种子经过播种技术处理,株距误差控制在厘米级;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生长周期“量身定制” 营养方案;水肥一体化系统如毛细血管般将养分直送根部;绿色防控技术构建起病虫害生态防线,大幅降低农药使用量;田间耕作机械化率突破95%,从播种到采收全程实现高效作业。科技的注入,让蔬菜种植实现了从“看天吃饭”到“精准调控”的质变。
李建宏说:“在种植模式上进行一些优化调整,比如咱们复种试验,这两年效果比较好,在早萝卜收获后有60天到80天的空闲时期,从2021年开始进行复种试验,初步得出结论,在8月10日前收获的完全可以种植白萝卜、青萝卜、还有半青萝卜、芹菜、甘蓝等,实现一年两季的收入。这两年在萝卜的播期上进行调整,把播期最早的确定在3月20日,最晚的目前能确定在7月10日,今年想继续推到7月15日以后。”
基地机械化、绿色化、高值化的“三化”路径,则为靖边蔬菜打通了“卖得俏、价更高”的市场通道。通过品质提升实现产业附加值的跨越式增长,让“靖边蔬菜”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目前,靖边县正逐步在全县范围内遴选基础条件优越、农户参与意愿强烈的区域,建设多个科技示范推广点。通过“核心试验基地+示范点+辐射带动户”的三级联动模式,将这片40亩试验田孕育的“科技星火”,播撒到靖边的每一道山峁、每一条沟梁,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西西新闻榆林
编辑/董明洁 王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