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15分钟如何兼顾安全与活力?西安市灞桥区东李小学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该校推行“护学岗·暖心伴”行动,通过教师值守、家校联动、游戏创新三重举措,构建起课间安全管理的立体化网络。
每当课间铃声响起,校园走廊、操场、楼梯口等8处关键位置便会出现佩戴“安全员”袖标的教师身影。他们或疏导人流,或提醒学生注意脚下,或制止危险动作,成为流动的“安全坐标”。据介绍,学校在楼梯转角、直跑道尽头等高风险区域增设重点防护岗,并制定《课间安全值守细则》,明确教师站位、巡查路线及应急处置流程。数据显示,措施实施以来,课间碰撞率明显下降。五年级学生说:“以前总担心被撞到,现在看到老师在,就像吃了‘定心丸’。”
安全守护不仅停留在“堵”,更注重“疏”。学校向全体家长发放《文明课间倡议书》,推广“跳房子”“翻花绳”“丢手绢”等多项传统游戏。
如今,教学楼前,学生们三两成群跳着自创的“安全格子操”;操场角落,竹编沙包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连廊处,手指操比赛吸引众多参与者。校长何鹏飞表示:“课间是教育的延伸场景,我们既要守住安全底线,更要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从三尺讲台到课间岗哨,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教育者的责任。正如六年级学生所言:“老师的身影就是我们的‘安全岛’,哪怕只是远远看到那抹蓝色袖标,心里就暖暖的。”
来源/西安市灞桥区东李小学
编辑/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