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阳与初夏的晨光交织,西安市第六十三中学的校园里跃动着探索的热情。4月25日,该校中学部七、八年级学子与小学部师生分赴白鹿原影视城与丝路欢乐世界,开启两场跨越时空的研学之旅。中学部以“鹿原探古习秦风,光影求真启少年”为主题,在历史遗迹与影视科技中触摸关中文明的脉络;小学部则以“丝路连世界,童心绘传奇”为脉络,在主题乐园里感受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融。两场活动以“文化传承”与“科技探索”为双翼,为学子们展开了一幅古今交融的壮阔画卷。
晨光熹微中,中学部学子身着校服,背负行囊,在集合点聆听校领导讲解行程要点。随着大巴驶向白鹿原,一场融合历史人文与光影科技的旅程正式启航。古原门下,鼓乐喧天,《龙马精神喜迎宾》的表演以盛大的仪式感迎接少年们穿过“历史之门”,沉浸式感受关中文化的千年底蕴。在陈忠实老宅,泛黄的手稿与民俗资料诉说着《白鹿原》的创作故事。学子轻抚磨光的木桌,感慨“文学扎根于黄土”;步入“仁义白鹿村”,青瓦窑洞与白鹿祠堂让文字跃然眼前,有少年驻足鹿子霖家东厢房前,惊呼“书中场景活了”!
影视科技的魅力在随后行程中逐一展现:电影科技馆内,绿幕前“穿越”骑马、配音间“声”临其境,少年们初探光影魔术;《黑娃演义》实景剧场中,烟火与枪声交织,他们化身剧中人,感受角色的热血与挣扎;巨型球幕飞跃关中大地,秦岭云海与古城墙在脚下铺展,科技让地理记忆鲜活如初。地震体验馆的动感平台上,模拟的房屋倒塌与地裂水涌引发惊呼,而后的防震知识讨论中,少年们惊叹于榫卯结构的智慧;电影博物馆内,从爱迪生放映机到数字摄像机,胶片修复的互动让“复活历史”的艰辛触手可及。
与此同时,西安市第六十三中学小学部的学子们正踏入丝路欢乐世界,开启一场文明对话。园门处,波斯舞者的裙裾飞扬,印度乐声悠扬,盛大的“丝路迎宾礼”将千年商队的驼铃带入现实。穿梭于七大主题街区,阳光希腊的穹顶与荣耀罗马的柱廊映入眼帘,香料与浮雕间,少年们化身丝路“小商人”,用脚步丈量文明广度;奇幻剧场中,丝绸化飞鸟、驼铃变星辰的魔术,让古老传说焕发新生;《丝路之声》音乐剧以全息投影重现张骞西行的壮举,主题曲响起时,掌声与惊叹声在剧场回荡。
在丝路桥文化主题馆,学子们凝视通草画复原的古代商路,聆听“天下第一桥”赵州桥的智慧故事,亲手触摸桥梁模型时,眼中闪烁着对先人智慧的敬意;沙画工坊中,细沙流转成玄奘西行的足迹,指尖艺术让历史触手可及;而“奇幻飞越”的170度环幕前,翱翔于奥林匹斯山巅与极光雪国的震撼,让科技与文化的交融直抵心灵。
当暮色染白鹿原,当丝路花雨落长安,两场研学之旅画上句点,但探索的种子已然生根。中学部学子在札记中写道:“关中方言是历史的密码,防震知识是生命的铠甲,而电影科技让我们看见未来。”小学部学子则用沙画定格玄奘的坚韧,用汉唐礼乐诠释“和而不同”。
此次跨学部研学,是西安市第六十三中学“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从白鹿原的秦风古韵到丝路上的万国来朝,从地震模拟的防灾科普到光影魔术的创新启蒙,少年们以脚步丈量土地,以双手触摸文明,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角下焕发新生。正如同学们所言:“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塬上吹过明代城墙的风,是丝路驼铃摇响的月光。”研学有期,而求索无尽,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终将成为少年们以文化自信拥抱世界、以创新精神照亮未来的起点。
来源/西安市第六十三中学
编辑/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