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真假魏家凉皮”陷入罗生门 前合伙人:“在等起诉,愿公开所有数据对质”

西西新闻  @2025-09-22

字号

近日,西安市区的三家“魏家凉皮”门店被魏家餐饮公司总部指认为“假冒门店”一事持续发酵。此前媒体报道,外地游客王女士在西安火车站附近“魏家凉皮”消费,遭遇店员服务态度差问题,投诉客服发现竟是“假冒门店”,总部客服称,西安共有3家假冒魏家凉皮,均已在走法律程序。
 

顾客在网络平台投诉魏家凉皮(解放路店)


作为一家全国知名餐饮品牌,市面上为何会有“假冒门店”竟能公然运营?西西新闻见到了涉事的三家门店负责人李春林,他却肯定地表示不存在“假冒”问题。

■原运营负责人:“魏家凉皮新模式是我打造的”

“什么叫假冒?魏家凉皮的新模式——中西合璧、学习麦肯系、不进商业体、合伙人机制……这些都是我2009年加入魏家餐饮后一手打造的。”
 

魏家凉皮(西安解放路店)


面对目前的“假冒”声音,解放路等三家门店的实际负责人李春林语气有些激动,他直言,自己并非网传的“前采购”,而是“魏家凉皮”转型阶段的关键人物,原运营负责人。“2009年魏文军邀我合伙,2014年品牌面临生死存亡时,是我走到台前拯救了魏家。”

对于其实际负责的门店“合约到期仍用招牌”的质疑,他予以否认:“没有合约到期这一说,更没有终止合作。当年,魏文军突然发微信指责我‘造反’……”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7月,魏家凉皮企业内部发生一场创始人与原运营负责人的严重矛盾,双方相互指责攻击,“内斗”的详细内容也曝光在网络平台。事件发生不久后,魏家凉皮的运营主体——西安华荣魏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李春林不再与魏家有任何关系,近期及以后动态均属其个人行为,与魏家凉皮无关。”

■涉事门店负责人坚称“不是假冒”

据公开资料,魏家凉皮发源于陕西西安,是魏家餐饮集团旗下核心品牌,成立于1999年。品牌以魏家凉皮为主打产品,旗下还拓展有魏客咖啡、魏家便利、魏斯理汉堡等多品牌。目前,目前魏家餐饮在全国拥有连锁门店500余家。

西安华荣魏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假冒门店”的投诉反映,已在走法律程序。

“我从2024年初等到现在,没等来任何起诉。他不起诉代表什么?”西西新闻记者见到李春林时,他表示,若自己一旦被诉,将公开魏家相关运营数据、具体真相,接受公众评判。 

面对一些网友、消费者通过包装差异指认其门店为“假冒”的质疑,他给出了具体的解释。他说:“魏家凉皮现存的包装至少有五六个版本”,原因是不同年代、不同合作模式所致,不能简单凭包装断真伪。”

而对于顾客反映的“肉夹馍味道不对”“麻酱凉皮看不到麻酱”等投诉,李春林以“千人百味,众口难调”作为回应,并未直接承认品控问题。

针对近日引发关注的“服务员拒绝换菜”事件,李春林坦言:“对于顾客不好的体验,我第一时间就想向顾客道歉,结果直到现在没有实现。”
 

涉事门店实际负责人在网络平台道歉


他表示将加强餐饮门店管理,改进服务,但面对诸多的质疑,李春林透露坚持认为不是“假冒门店”。他不断强调自身与魏家品牌历史深度绑定,不能仅凭外观差异就断定真假,那些不同的装修和包装,正是品牌在不同发展阶段和合作模式下的见证。

■“真假之争”结论待浮出水面

尽管表面上看,李春林已在两年前从魏家“出局”,却至今仍然正常从事相关魏家品牌的经营,其中原因耐人寻味。目前双方各执一词,争议焦点已不再是从单纯的口味、服务体验,上升至更深层的品牌授权与历史渊源问题。

记者采访相关餐饮行业人士,其看法认为,李春林的门店是否曾属于魏家加盟体系,使用基本相似标识的行为是否有过授权?是否因历史上复杂的合作模式而产生?如若没有以上原因,几年来,魏家餐饮为何不立即采取紧急有效的措施制止?也有法律人士对记者表示,此类纠纷核心在于商标使用权、历史合作关系的法律认定。若确曾存在长期合作且未明确终止,法律上可能构成“事实合作”,而非简单“假冒”。
 

魏家凉皮(李春林负责门店)招聘海报和魏家凉皮(华荣魏家)招聘海报


西西新闻记者注意到,魏家凉皮总部客服(华荣魏家)此前称,消费者可通过官方小程序扫码点餐作为辨别真伪的唯一依据。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李春林旗下的多家门店(包括涉事的解放路店)在点餐流程和招聘启示中均指向一家名为“矮人科技”的系统服务商。这也印证了总部(华荣魏家)将其排除在“官方体系”之外。

表面上看,一场消费投诉掀起的“正品”“山寨”之争,更是一个企业品牌发展过程中历史恩怨、合伙纠纷与知识产权模糊地带的集中爆发。魏家凉皮的真相澄清和维权姿态,却引发涉事方的强势回应,无疑将这场“罗生门”推向更复杂的局面。(记者 张黎江)
 

(原创声明:西西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席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