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种园里起麦浪 学生挥镰割麦忙 娃娃劳动课上体验传统农耕丰收来之不易
西西新闻 @2022-05-27
关中地区已经到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夏收季节。5月26日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水园小学粮种园内,70多名小学生顶着烈日在劳动教育指导专家张惠贤的示范下,挥动手中的小镰刀,实地体验了一把传统农耕收获小麦的过程,孩子们在劳动中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与颗粒归仓的不易。
上午10时许,孩子们来到校内粮种园,去年寒露时节他们和张老师一起播种的小麦,经过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的劳动课上孩子们的精心管护,如今已经金黄一片丰收在望。张老师首先在田间向孩子们讲述了麦穗的结构及测产方法后,拿着一把镰刀讲述着这种原始农具的结构,随即为孩子们演示起镰刀收割小麦的规范动作。
“跨马步,左手捏住一撮麦子,右手拿着镰刀,紧贴地面用刀刃平行割断麦秆,将收获的麦子整齐码放好后打捆,送到场院上去!”孩子们一边听着讲解,一面模仿尝试小心翼翼地收割起小麦,场面情绪高涨。孩子分批轮番上手尝试,不多时身后摆满了大量收获的麦子,田间布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有些细心的孩子,捡起遗落在田间的麦穗,送回已经收获的麦捆上;有的用手拨开麦壳,取出麦粒放入口中咀嚼,体味着劳动带来的甜美乐趣。张老师说:“开设这样的劳动实践课,就是想通过亲身体验,提升孩子们对劳动的认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就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五年二班的班主任、数学教师陈醒因势利导,将孩子们刚刚学过的求长方形面积的课程及时搬到地头。她以测量这块试验田面积为题,启发孩子们因地制宜,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出办法测量出试验田的大致面积。不多时孩子纷纷给出了用跨步、用绳结、用试验田边悬浮地板的方格做参照等估算地块长宽的办法,进而很快测算出地块的面积,为产量估算打下坚实基础。陈老师还趁热打铁,为孩子们讲解了市制面积单位亩与公制面积单位平方米的换算关系,让孩子们对面积单位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不多时,学校的操场临时充当为传统农家场院,孩子将收割回来的麦子在上面晾晒后,张老师向孩子们讲解传统农业如何使用石碾、木锨、簸箕等农具将麦穗脱粒进而收获麦粒的过程。聪明的孩子们在她的启发下,就地取材,用打扫卫生的拖把杆等木棍敲打和脚踩等方式,收获了不少试验田里种植小麦饱满的籽粒。张老师还向孩子展示了传统的小麦麦秆的编织技艺,憨态可掬的小动物造型,引得孩子们争相观看。“原来不起眼的麦秆还有这样的妙用”孩子们惊叹道。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劳动,已经是满头大汗的五年级小学生董昊元对记者说,不干不知道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今天的劳动课让我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哲理,所以平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同时还学到了测量面积等知识,希望今后能更多参与到这样劳动课程中锻炼自己,学会自强、自立。
沣水园小学校长王玥介绍,这只是劳动课中的一堂课,我们学校作为西安市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从去年起,学校利用每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了以环保、木艺、桑麻、食育、布艺等为主题的劳动课程,并聘请劳动技能专家做教师,建立了润耕农场、追肥池、育苗中心等设施,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感悟生活,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学以致用。我们将努力做到真正把学校还给孩子,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全面健康成长。
来源: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