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集成创新:解码西安中院“12368”督察工作体系
西西新闻 @2025-09-30
字号
加强司法权力监督制约,是司法公正廉洁高效权威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司法权力如何关进制度的“笼子”?西安中院用一套“数字密码”给出了创新答案。
近年来,西安中院督察工作主动适应、积极回应新形势、新定位、新挑战、新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形成了许多成熟的做法和经验。今年,西安中院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提出督察工作规范化思路,将分散的实践智慧集成创新、整合提升,构建了“事前防控、事中监管、事后治理”的“12368”全链条督察新范式。
曾经,“12368”服务热线是群众联系法院的“声音桥梁”;如今,西安中院又赋予了这一数字序列全新的内涵。

密码解析:五位一体的监督新架构
“1目标”是指以司法违纪违法问题源头防范为目标。
“2平台”是指西安中院全生命周期预警与监督平台(网络平台)、西安法院廉政文化教育与研究平台(实体平台)。
“3结合”是指不断拓展深化督察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实地督察与智能督察结合;二是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三是自我约束与相互监督结合。
“6联动”是指督察部门与机关党委、人事部门、审判管理部门、执行部门、办公室、信访部门6个法院内设部门紧密协作配合,凝聚监督合力。
“8协同”是指法院与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8个外部监督单位主动对接,构建外部监督网络。
这一架构打破传统监督的线性思维,构建起立体化、智能化、齐抓共管的大督察格局。
制度筑基:建立全方位监督、全流程监管的“制度基石”
“12368”督察工作体系包含了《关于加强督察工作规范化的指导意见(试行)》《督察工作三年规划(2025-2027)》《关于加强内部监督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外部监督配合机制主动接受外部监督的实施意见(试行)》《“组、室、委”协作配合监督执纪执法工作办法(试行)》《督察员工作办法》《关于落实特约监督员监督职责的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建立内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方案》等各项配套制度。
这些制度构成了“12368”督察工作体系运行的规范框架,既包含管长远的三年规划“蓝图”,也涵盖聚焦内、外监督的“施工图”,还包括“组、室、委”协作、督察员管理、联席会议、特约监督员职责落实等具体的“操作手册”。体现了西安中院自觉将督察工作融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大局的政治担当,是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求落到实处的创新实践,是关系西安中院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
方式革新:督到关键点、察到要害处
深刻把握新时代督察工作规律,坚持“督到关键点、察到要害处”,拓展深化督察工作方式方法,根据监督对象、监督内容、问题性质的不同特性,灵活运用、综合施治,打好精准高效的监督组合拳。将实地督察与智能督察结合,实现了传统督察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补;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打破了监督的封闭性,增强了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自我约束与相互监督结合,既强调干警的个人自律,又注重同事间的相互提醒与督促。
革新传统督察模式,推行以“精准识别对象与事项、精准锁定关键风险点、精准反馈问题与建议、精准督导整改与建章立制”为核心的精准督察。在精准点明“病灶”的同时,着力帮扶指导整改,最大限度减少对基层工作干扰,实现督察效能的倍增。
数字赋能:从“人盯人”到“数据说话”
紧跟时代发展,主动拥抱科技,积极争取资源,全力推进以数据为依据、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智慧法院”建设。加速推动监督模式向“数据说话”转变,不断提升监督工作的穿透力、精准性和智能化水平。
在“12368”督察工作体系中,数字赋能成为提升监督效能的关键抓手,筹建中的全生命周期预警与监督平台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案件审判执行各环节,科学设置关键节点预警阈值、权力运行监督规则及岗位履职清单,实现对案件流转全周期、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全程留痕和智能筛查,能够显著提升风险识别和问题发现的精准度。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常态化智能审务督察,运用数据分析,对庭审规范、司法作风等开展常态化智能监测评估,监督效率将大幅提升。
力量整合:构建司法公正的同心圆
加强内部联动,打破部门壁垒。督察部门与法院6个内设部门协作联动,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审判执行权规范化运行、司法作风、“三个规定”落实等重点领域,共同“督落实、察问题”。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协作配合,采用“督察+”工作模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联合专项督察,有效解决了以往督察工作“单打独斗”的困境,形成了“联动攻坚”内部督察合力。
强化外部协同,织密监督网络。积极对接8个市级外部监督单位,共商完善监督配合机制,畅通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会商研判、协同办理、结果互认共享等渠道,构建“信息互通、齐抓共管”的外部监督网络,力求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影响最小化,真正凝聚起内外结合、优势互补、同频共振的监督合力。顺利召开“新时代清廉法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主题研讨会,市中院与8个外部监督单位及部分特约监督员集智聚力,多维度共商清廉法院建设路径与合作愿景。
强化震慑:增强监督威慑力
严格要求相关部门及责任人对督察发现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真改实改。明确要求逐项制定整改方案,责任到人、时限到日。督察部门强化“回头看”,坚决杜绝虚假整改、形式整改。整改周期显著缩短,整改质量持续提升,被动应付逐步向主动治理转变。
将督察结论作为法官干警绩效考核、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整改不力、敷衍应付者,严肃问责。对发现的严重违规违纪问题,始终坚持“零容忍”,严查快办。“组、室、委”协作机制高效运行,有力查处“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突出问题。督察建议书、工作提醒函的“利器”作用持续发挥,推动解决一批久拖不决的顽瘴痼疾,“督察是软指标”观念彻底扭转,监督成为“不可逾越的硬约束”。
文化浸润:从“不敢腐”到“不想腐”的深层变革
聚焦“让干警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联合西北政法大学开展“司法违纪违法问题源头防范”课题研究,强化实践支撑与理论指导;与西北政法大学举行“深化院校合作 赋能新时代清廉法院建设”签约揭牌仪式,整合利用案例资源,合力建成西安法院廉政文化教育与研究平台,打造了集警示教育、纪法学习、理论研讨、文化培育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
平台突破传统廉政教育说教模式,重点加强对新入职干警、关键岗位人员、新提拔领导干部的定向警示教育,根据干警岗位职责和个人需求,实现廉政教育内容的个性化、精准化推送。通过典型案例剖析、风险提醒等方式提前“接种疫苗”,推动廉政教育从“灌输式”向“启发式”和“参与式”转变。
成效初显:法院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干警接受监督自觉性显著增强,通过编制《廉政风险防控手册》、设置“三个规定”提示彩铃、开设内网监督专栏、定期发布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法院干警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按规定报备个人重大事项的自觉性和规范性明显提高,防范廉政风险、规范司法行为的意识显著增强,实现了从“被动受督”到“主动迎督”的深刻转变。
党风廉政根基持续夯实,违纪违法增量得到有效遏制,“三个规定”制度落实取得突破性进展,记录报告数量持续大幅增长,“有闻问必录、应报尽报”渐成常态。
司法作风形象持续优化,以智能审务督察系统为抓手,狠抓司法作风问题整改,上级法院智能审务督察通报问题数量整体递减,日常实地督察发现的问题数量也呈同步下降趋势。
“这套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变被动监督为主动预防,变事后问责为事前提醒。”西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雷表示,“我们要让督察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最终目的是保护干部、维护司法公正。”
如今在西安中院,“12368”不仅仅是一串数字,更是一种理念、一套方法、一个品牌。它是西安中院围绕“大督察”工作格局,强化司法权力运行制约监督的新路径,象征着西安中院对司法公正的不懈追求,是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生动实践。
未来,西安中院将持续深化“12368”督察工作体系建设,让司法公正更加可感、可触、可及,为西安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司法智慧”。
近年来,西安中院督察工作主动适应、积极回应新形势、新定位、新挑战、新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形成了许多成熟的做法和经验。今年,西安中院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提出督察工作规范化思路,将分散的实践智慧集成创新、整合提升,构建了“事前防控、事中监管、事后治理”的“12368”全链条督察新范式。
曾经,“12368”服务热线是群众联系法院的“声音桥梁”;如今,西安中院又赋予了这一数字序列全新的内涵。

密码解析:五位一体的监督新架构
“1目标”是指以司法违纪违法问题源头防范为目标。
“2平台”是指西安中院全生命周期预警与监督平台(网络平台)、西安法院廉政文化教育与研究平台(实体平台)。
“3结合”是指不断拓展深化督察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实地督察与智能督察结合;二是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三是自我约束与相互监督结合。
“6联动”是指督察部门与机关党委、人事部门、审判管理部门、执行部门、办公室、信访部门6个法院内设部门紧密协作配合,凝聚监督合力。
“8协同”是指法院与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8个外部监督单位主动对接,构建外部监督网络。
这一架构打破传统监督的线性思维,构建起立体化、智能化、齐抓共管的大督察格局。
制度筑基:建立全方位监督、全流程监管的“制度基石”
“12368”督察工作体系包含了《关于加强督察工作规范化的指导意见(试行)》《督察工作三年规划(2025-2027)》《关于加强内部监督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外部监督配合机制主动接受外部监督的实施意见(试行)》《“组、室、委”协作配合监督执纪执法工作办法(试行)》《督察员工作办法》《关于落实特约监督员监督职责的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建立内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方案》等各项配套制度。
这些制度构成了“12368”督察工作体系运行的规范框架,既包含管长远的三年规划“蓝图”,也涵盖聚焦内、外监督的“施工图”,还包括“组、室、委”协作、督察员管理、联席会议、特约监督员职责落实等具体的“操作手册”。体现了西安中院自觉将督察工作融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大局的政治担当,是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求落到实处的创新实践,是关系西安中院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
方式革新:督到关键点、察到要害处
深刻把握新时代督察工作规律,坚持“督到关键点、察到要害处”,拓展深化督察工作方式方法,根据监督对象、监督内容、问题性质的不同特性,灵活运用、综合施治,打好精准高效的监督组合拳。将实地督察与智能督察结合,实现了传统督察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补;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打破了监督的封闭性,增强了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自我约束与相互监督结合,既强调干警的个人自律,又注重同事间的相互提醒与督促。
革新传统督察模式,推行以“精准识别对象与事项、精准锁定关键风险点、精准反馈问题与建议、精准督导整改与建章立制”为核心的精准督察。在精准点明“病灶”的同时,着力帮扶指导整改,最大限度减少对基层工作干扰,实现督察效能的倍增。
数字赋能:从“人盯人”到“数据说话”
紧跟时代发展,主动拥抱科技,积极争取资源,全力推进以数据为依据、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智慧法院”建设。加速推动监督模式向“数据说话”转变,不断提升监督工作的穿透力、精准性和智能化水平。
在“12368”督察工作体系中,数字赋能成为提升监督效能的关键抓手,筹建中的全生命周期预警与监督平台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案件审判执行各环节,科学设置关键节点预警阈值、权力运行监督规则及岗位履职清单,实现对案件流转全周期、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全程留痕和智能筛查,能够显著提升风险识别和问题发现的精准度。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常态化智能审务督察,运用数据分析,对庭审规范、司法作风等开展常态化智能监测评估,监督效率将大幅提升。
力量整合:构建司法公正的同心圆
加强内部联动,打破部门壁垒。督察部门与法院6个内设部门协作联动,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审判执行权规范化运行、司法作风、“三个规定”落实等重点领域,共同“督落实、察问题”。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协作配合,采用“督察+”工作模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联合专项督察,有效解决了以往督察工作“单打独斗”的困境,形成了“联动攻坚”内部督察合力。
强化外部协同,织密监督网络。积极对接8个市级外部监督单位,共商完善监督配合机制,畅通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会商研判、协同办理、结果互认共享等渠道,构建“信息互通、齐抓共管”的外部监督网络,力求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影响最小化,真正凝聚起内外结合、优势互补、同频共振的监督合力。顺利召开“新时代清廉法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主题研讨会,市中院与8个外部监督单位及部分特约监督员集智聚力,多维度共商清廉法院建设路径与合作愿景。
强化震慑:增强监督威慑力
严格要求相关部门及责任人对督察发现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真改实改。明确要求逐项制定整改方案,责任到人、时限到日。督察部门强化“回头看”,坚决杜绝虚假整改、形式整改。整改周期显著缩短,整改质量持续提升,被动应付逐步向主动治理转变。
将督察结论作为法官干警绩效考核、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整改不力、敷衍应付者,严肃问责。对发现的严重违规违纪问题,始终坚持“零容忍”,严查快办。“组、室、委”协作机制高效运行,有力查处“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突出问题。督察建议书、工作提醒函的“利器”作用持续发挥,推动解决一批久拖不决的顽瘴痼疾,“督察是软指标”观念彻底扭转,监督成为“不可逾越的硬约束”。
文化浸润:从“不敢腐”到“不想腐”的深层变革
聚焦“让干警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联合西北政法大学开展“司法违纪违法问题源头防范”课题研究,强化实践支撑与理论指导;与西北政法大学举行“深化院校合作 赋能新时代清廉法院建设”签约揭牌仪式,整合利用案例资源,合力建成西安法院廉政文化教育与研究平台,打造了集警示教育、纪法学习、理论研讨、文化培育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
平台突破传统廉政教育说教模式,重点加强对新入职干警、关键岗位人员、新提拔领导干部的定向警示教育,根据干警岗位职责和个人需求,实现廉政教育内容的个性化、精准化推送。通过典型案例剖析、风险提醒等方式提前“接种疫苗”,推动廉政教育从“灌输式”向“启发式”和“参与式”转变。
成效初显:法院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干警接受监督自觉性显著增强,通过编制《廉政风险防控手册》、设置“三个规定”提示彩铃、开设内网监督专栏、定期发布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法院干警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按规定报备个人重大事项的自觉性和规范性明显提高,防范廉政风险、规范司法行为的意识显著增强,实现了从“被动受督”到“主动迎督”的深刻转变。
党风廉政根基持续夯实,违纪违法增量得到有效遏制,“三个规定”制度落实取得突破性进展,记录报告数量持续大幅增长,“有闻问必录、应报尽报”渐成常态。
司法作风形象持续优化,以智能审务督察系统为抓手,狠抓司法作风问题整改,上级法院智能审务督察通报问题数量整体递减,日常实地督察发现的问题数量也呈同步下降趋势。
“这套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变被动监督为主动预防,变事后问责为事前提醒。”西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雷表示,“我们要让督察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最终目的是保护干部、维护司法公正。”
如今在西安中院,“12368”不仅仅是一串数字,更是一种理念、一套方法、一个品牌。它是西安中院围绕“大督察”工作格局,强化司法权力运行制约监督的新路径,象征着西安中院对司法公正的不懈追求,是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生动实践。
未来,西安中院将持续深化“12368”督察工作体系建设,让司法公正更加可感、可触、可及,为西安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司法智慧”。
来源/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编辑/景雪琪 谷雨霏(实习编辑)
编辑/景雪琪 谷雨霏(实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