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响应全量诉求 暖心服务客户
西西新闻 @2025-09-25
清晨,在陕西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村,国网米脂县供电公司桃镇供电所台区经理李保山、何鑫宇已经开始忙碌。他们带着工具包,走在黄土沟壑峁梁间,为村民检查用电线路、处理用电问题。
“我遇到任何用电的问题,在家门口吼一声,供电公司的小伙子们就立马到家嘞!”杨家沟村村民李爱连和妻子经营着3间民宿和能容纳10桌客人的农家乐,用电量很大,但现在用电很放心。
这份放心,源于国网榆林供电公司正在推行的全量诉求管控工作机制。该机制以提升客户满意度为核心,通过一套工单管控“组合拳”,推动服务从“被动等待”向“主动服务”、从“事后处理”向“源头治理”深刻转变。
主动服务,靠的是一张“需求捕捉网”。公司以“网格化”服务为根基,将全市供电区域划分为无数个精细网格,每个网格都有台区经理专人对接,提前上门给村民、商户讲用电安全,查线路隐患,尽量把问题掐灭在萌芽状态。为了实现“有诉求随时能找到人”,该公司还通过“自己建群+融入客户”的方式,搭起3.5万个网格化服务微信群,做到农村村组、城市社区全覆盖。
台区经理24小时在线,群里问“电费怎么缴”秒回,说“电表跳闸”不遗漏,多数小问题在群里就能解决,另外,“3602345”服务电话标签贴满了全市每一块电表,用户抬头就能看见,伸手就能拨通,确保想反映问题时“渠道不堵”。
杨家沟村村民王建国说:“之前群里说家里突然没电,我发了定位,何经理10分钟就到了,现在这微信群方便的很。”
今年以来,该公司组织全体员工,深化“大走访”服务活动。台区经理们带着问题清单、服务承诺和联系卡,深入乡村社区、企业车间,不仅排查线路设备隐患,更与用户面对面交流,倾听记录各类用电需求和意见建议。
一次次走访,丈量的是民情,解决的是实实在在的用电难题。8月16日,子洲县宽州供电所员工呼延康走访时,看见76岁独居老人师建平家的线路又老又乱,开关松松垮垮,不仅帮老人重新布了线、换了新开关,还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机缴电费:“叔,每月6、7号是充电日,线上缴费50元能减免1元钱,不用跑营业厅。”看着亮堂的屋子、整齐的线路,师建平笑得眯起眼:“灯比以前都亮了,这还能省电费,真好。”
需求抓得准,处置更要快。9月17日,国网榆林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里,专责李玲的工作日志上写得明明白白:“本周受理公司意见工单38件、故障报修工单349件,全都办完结了。”
能有这样的效率,靠的是一套“工单推着业务跑”的硬办法。榆林供电公司组建了专业的抢修队伍,24小时轮班值守,还靠智能系统实时盯着电力设备运行,一旦发现线路有异常,不等用户打电话报修,抢修人员就先主动上门了。
“以前是‘用户报故障,我们再去修’,现在是‘系统先预警,线下马上动’,比如发现某片区电压有点波动,我们先派工去排查,有时候用户还没察觉,问题就解决了。”李玲说道。
到2025年,这套办法已经见了实效,榆林供电公司供电服务12类问题工单比去年少了22%,故障抢修平均时间也比去年短了近四分之一,“响应快、处置稳”成了不少用户对供电服务的印象。
更高的追求是实现“未诉先办”,从源头消除隐患。在绥德县崔家湾供电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所长耿建波介绍:“对个别台区信息采集失败用户更换通讯模块,就可以提高采集成功率,将主动式的‘事前防范’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剖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能够提前研判客户用电状况,在客户尚未察觉问题之前,及时发现潜在的用电隐患,并迅速介入处理。
全量诉求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榆林供电公司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受理故障报修、业务申请、咨询工单总量18528笔。在2025年春节期间,153个营业厅,306名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各类工单实现“3分钟响应、15分钟回复、45分钟处置”,实现了工单100%闭环以及95598、12398“零投诉、零意见”的双零目标。
服务的升级,离不开坚强电网的硬支撑。该公司以“电网补强攻坚”回应民生期盼。2025年,该公司配电网建设投资超14亿元,致力于打造短半径、大容量、多联络、智能化、绝缘化现代化配电网。
从广袤农田到繁华城区,从项目建设到运维保障,榆林供电公司用可靠电网、高效服务、创新技术,打通电力供应服务的“最后一米”,让电力服务不仅有速度、有力度,更有温度。(陈婷婷)
西西新闻榆林
编辑/董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