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麟游县:“开门办院” 让入住老人更幸福
西西新闻 @2025-09-10
养老机构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老人人身安全,入院老人往往外出的机会比较少。入院老人往往需要的是舒适度自由度,在院内呆久了,也需要出去走走看看。作为养老机构来说,这历来是一对伴生的对立关系,处理不好,矛盾四起,怨言颇多。
那么,麟游县中心敬老院是怎么处理这一对关系的呢?
近年来,麟游县中心敬老院迎难而上,积极探索,通过“院村互动、文艺联动、返乡探亲、外出游玩、生产体验”五项举措,积极探索“开门办院”新路径,有效解决了“机构要安全、院民要自由”难题,办院水平节节攀升。
院村互动,搭建沟通桥梁
搭建院村互动平台,建立沟通渠道。定期组织院内老人前往乡村,与村幸福院开展联谊互动活动。敬老院老人与村里的分散供养对象、留守老人围坐一起,亲切地唠家常,分享生活喜悦。敬老院老人聊院内设施、生活待遇、文化活动带来的幸福生活,农村老人畅谈庄稼丰收喜悦、家乡的新鲜事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乐融融,达到了传递快乐,增进了解的目的。
邀请村干部进院参观,接受社会监督。为进一步增进社会人员对敬老院内部管理以及老人生活状况的了解,接受社会监督,敬老院积极邀请村干部及院民亲属来院观摩座谈。组织他们参观敬老院老人日常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健康医疗等生活状态,了解敬老院的管理服务和院民的生活环境,听取他们对敬老院的意见建议,敞开院门接受社会监督,为改进工作开启纳谏通道。
文艺联动,润泽老人心田
麟游县中心敬老院十分重视院内精神文化活动,坚持“周周小活动 月月大活动”。邀请各类文艺院团和社会组织来院举办公益演出,专业演员与护理人员、院民同台献艺,独唱、合唱、舞蹈、快板、小品、相声、秦腔等节目精彩纷呈,经常性为老人送上精神食粮,缓解老人寂寞压抑的思想情绪,深受老人喜爱。每年院内举办的大大小小文化活动达30多场次。
返乡探亲,圆梦思乡情结
利用镇村集会,定期组织老人开展返乡探亲活动。老人们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满怀欣喜地回到家乡,观看热闹的大戏,逛逛充满怀旧氛围的集市。他们欣喜地拜访左邻右舍,与久违的亲人畅聊思乡之情,亲眼见证家乡的巨大变化。在集市上,老人们品尝着熟悉的风味小吃,回忆往昔美好时光,看着南来北往的人群,与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交流樊谈,了却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外出游览,凭添生活意趣
组织游览观光活动,丰富了老人的晚年生活,实现从“衣食无忧”到“身心愉悦”的转变。每年元宵节,均组织老人前往县城观看夜景及社火表演、游灯笼。碑亭景区、西海苑、中共麟游总支特支旧址、知青大院、宝鸡植物园、青铜器博物馆、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等景点均留下了他们开心的合影。姚永虎老人激动地说:“我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从来没有想过外出旅游的事,没想到来敬老院后,逛了这么多地方,我这辈子知足了”。让老人们走出敬老院,亲身感受时代的发展变化,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成为敬老院新的办院目标之一。
生产体验,重拾往昔时光
在麟游县中心敬老院,有一片充满生机的“开心农场”。老人们入院前,都有下地劳作的习惯。长时间不参与劳动,他们反倒觉得浑身不自在。为了满足老人们休闲劳作需求,中心敬老院在院外开办了农场,农场养有蛋鸡,种有蔬菜。饭后,他们一边散步,一边投喂蛋鸡、种植蔬菜。“开心农场”成为他们休闲的场所。每到夏天,豆角、茄子、黄瓜、大白菜、西红柿……二十多种蔬菜一排排,一行行,生机勃勃,果实累累,“开心农场”就成了他们亲手绘制的“作品”。每到这个时候,老人们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成就感写满了他们的脸庞。田甲林老人兴奋得像个孩子,他开心地说:“快看,这个黄瓜是我种的,那个豆角是我点的苗,它们长得太好了。”劳动不仅活动了老人的筋骨,锻炼了身体,还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使他们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来源/宝鸡市麟游县民政和退役军人事务局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