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发展 助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西西新闻 @2023-02-24
字号
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汉中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汉中市政协常委、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包继强聚焦“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发展 助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做交流发言,并提出意见建议。

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民政部门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改革创新,出实招、办实事,取得了显著成效。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先后落实补助资金近1000万元;发展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907个,床位33900张,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10个。建成日间照料中心294个,实现社区100%全覆盖;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516个,覆盖80%的行政村;农村特困供养床位达到9719张,入住率80%,集中供养率和失能半失能对象集中供养率均居全省第一。大力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建成市级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购买第三方专业机构服务,为1870名分散特困人员提供6.7万次个性化服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000张,居家上门服务6000人次;5个养老机构被评为省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2个养老机构被列为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
包继强指出,汉中市现有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78.06万人,占总人口24.31%,高于全国(18.7%)和全省(19.2%)。养老服务工作还存在建设和运营补贴标准低,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民办机构运营困难;护理员年龄偏大,流动性强,薪酬待遇低;工作合力不够,部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发挥作用不充分等短板弱项。他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大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发挥政府在养老服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增加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将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补助纳入市县财政预算。运营补助主要解决水、电、燃气、互联网及相关设备购置、维护和管理人员工资补助等,把成本降下来,从根本上保障养老服务设施能运营、运营得起、运营得好。
加强服务设施及人员力量配备。规范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由镇(街道办)通过政府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解决已建成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缺失和未达标问题。。同时,加强养老服务工作力量,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
加强职能部门联动配合。发改、财政、人社、医保等多个部门按职责分工,有针对性出台一批扶持鼓励政策,有效破解发展规划、资金投入、设施建设、适老化改造、医养结合、人才培育、运营管理、服务标准化、失能老人帮扶、智慧化养老等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养老护理职业教育,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等专业,依托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等驻汉院校建设养老服务实训基地,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服务职业培训机构。完善薪酬体系,提高养老护理员待遇,,提高社会对养老服务业的认同感,让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养老服务行业。

加强康养项目招商引资。我市要立足独特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聚力打造“医养在汉中”城市名片和“真美汉中、康养福地”特色品牌,将康养产业发展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完善各项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产业,招引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康养目,力争将汉中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绿色康养之都。
加强养老服务工作督导考核。将民政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综合考核,其中,养老服务工作作为重点考核内容,促使各县区和有关部门从工作行动上重视,从人、财、物保障上重视,将养老服务做深、做细、做实。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发展,为助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西西新闻汉中
编辑:李玲

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民政部门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改革创新,出实招、办实事,取得了显著成效。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先后落实补助资金近1000万元;发展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907个,床位33900张,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10个。建成日间照料中心294个,实现社区100%全覆盖;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516个,覆盖80%的行政村;农村特困供养床位达到9719张,入住率80%,集中供养率和失能半失能对象集中供养率均居全省第一。大力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建成市级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购买第三方专业机构服务,为1870名分散特困人员提供6.7万次个性化服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000张,居家上门服务6000人次;5个养老机构被评为省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2个养老机构被列为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
包继强指出,汉中市现有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78.06万人,占总人口24.31%,高于全国(18.7%)和全省(19.2%)。养老服务工作还存在建设和运营补贴标准低,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民办机构运营困难;护理员年龄偏大,流动性强,薪酬待遇低;工作合力不够,部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发挥作用不充分等短板弱项。他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大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发挥政府在养老服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增加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将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补助纳入市县财政预算。运营补助主要解决水、电、燃气、互联网及相关设备购置、维护和管理人员工资补助等,把成本降下来,从根本上保障养老服务设施能运营、运营得起、运营得好。
加强服务设施及人员力量配备。规范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由镇(街道办)通过政府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解决已建成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缺失和未达标问题。。同时,加强养老服务工作力量,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
加强职能部门联动配合。发改、财政、人社、医保等多个部门按职责分工,有针对性出台一批扶持鼓励政策,有效破解发展规划、资金投入、设施建设、适老化改造、医养结合、人才培育、运营管理、服务标准化、失能老人帮扶、智慧化养老等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养老护理职业教育,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等专业,依托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等驻汉院校建设养老服务实训基地,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服务职业培训机构。完善薪酬体系,提高养老护理员待遇,,提高社会对养老服务业的认同感,让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养老服务行业。

加强康养项目招商引资。我市要立足独特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聚力打造“医养在汉中”城市名片和“真美汉中、康养福地”特色品牌,将康养产业发展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完善各项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产业,招引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康养目,力争将汉中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绿色康养之都。
加强养老服务工作督导考核。将民政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综合考核,其中,养老服务工作作为重点考核内容,促使各县区和有关部门从工作行动上重视,从人、财、物保障上重视,将养老服务做深、做细、做实。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发展,为助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西西新闻汉中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