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料微博

微信

2022年度西咸新区教育体育十件大事

西西新闻  @2022-12-31

字号

2022年,在西咸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教育体育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优化为民服务,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推进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跑出了教育体育加速度,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家庭教育负担越来越轻,学生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和体育活动获得感逐步提高。

建成投用学校26所

始终坚持“最好的位置用来建学校”,持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建成投用西咸新区空港实验学校、西咸新区第二初级中学等26所学校,新增学位25110个。按照“办一所优一所”标准,大力实施“名校+”,引入交大附中等知名学校,组建紧密型“名校+”共同体4个,优质教育资源占比达66.23%,不断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承办全省现场推进会

陕西省教育高质量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西咸新区圆满召开,全省各地市、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百余名代表现场观摩了西安市创新港中学、沣东新城第一初中、沣西新城文教园第一小学等项目建设情况。西咸新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高标准推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获得广泛点赞。

 

入选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区

在全省率先完成区域教育数据标准制定,创新开展校级CIO(首席信息官)队伍建设,成功入选教育部资源中心“央馆虚拟项目”试点区和陕西省智慧教育示范区,信息化工作经验入选“全国教育局长论坛”改革创新发展案例,入选省级智慧校园2所,培育市级智慧校园5所,获批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4个,省市级教育信息化专项课题立项50余项,西咸教育信息化驶入“快车道”。

 

6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

坚持义务教育公益属性,在时间紧、任务重、情况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一校一策”制定方案,完成6所“公参民”学校治理,占全市(13个区县、8个开发区)“民转公”学校总数(38所)的16%,受益学生9800余名,每年可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1.59亿元。

 

公开招聘教师961名

制定《西咸新区基础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若干举措》,建立人才引进快速通道,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汇聚德才兼备高素质教育人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师961名,其中引进优秀校园长20名,高层次优秀人才22名。成功举办第38届教师节表彰活动,评选表彰先进集体20个、先进个人241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尊师重教氛围进一步浓厚。

 

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发挥好学校主阵地作用,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积极推行“小学生作业不离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课后服务“5+2”模式100%全覆盖。围绕“德育铸魂、智育培基、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劳动励志”,举办“永远跟党走,艺术育新人”网络艺术节,139所学校、5000余名学生踊跃参加,参赛作品1000余件。活动受到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高度认可,西安发布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报道。

 

优化调整体制机制

按照西咸新区体制机制改革要求,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具有“西咸特色”的综合管理体系,创新整合行政管理职能,健全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新区-学校”两级扁平化管理模式,“6个业务部+5个新城工作部”管理系统组建并高效运行,稳妥有序接管371所学校,教育体育系统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成功创建省市级平安校园7所、建成44个安全教室,对96所中小学幼儿园消防设施设备进行了改造提升,规范校车使用许可审批流程,推进新区校车监管平台建设。联合公安、消防、城管交通、应急、住建、市场等部门开展校园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整治行动,解决突出问题39项,强化全环境、全过程、全方位防护体系构建,实现专职保安员、门岗管理、一键报警和视频监控“4个100%”全覆盖。

 

建设全民健身场地47处

持续推进3大体育场馆建设,带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蓬勃发展,加快西安国际足球中心、秦汉国际马术中心综合看台楼建设,建成投用泾河新城体育中心。大力实施全民健身惠民工程,新增全民健身场地44处,打造全民健身示范社区5个,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体育公共服务。

 

省十七运赛事创佳绩

组队参加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年组)羽毛球等4大项13个小项的比赛,在赛场绘就了星光灿烂的精彩画卷,先后荣获武术套路女子乙组初级长拳第三路冠军、射击10米40发女子丙组冠军、足球女子丙组冠军等佳绩,获奖率占参赛人数的73.3%。(通讯员:王可治

 

编辑:高阁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