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跨再临利好,西安将建设北辰大道跨渭河大桥

西西新闻 @ 2021-10-28 10:08

在“大城时代”下,城镇化后半场发展思路的定调已多侧重于都市圈、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等。而作为新一线城市的西安,无论是西咸一体,还是东拓济渭,一个个关乎“西安都市圈”发展的利好消息也在流传不断。
 
西安将建设北辰大道跨渭河大桥

 
作为西安北跨渭河发展的第一站,也是西安万亿工业大走廊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泾渭新城、高陵板块承载着承接主城区工业产业的重任。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吸引越来越多的工业项目落户。
 
目前,维系西安主城区与泾渭新城的跨渭河道路并不多,延西高速、泾渭路向北的渭河大桥正是其发展的脊梁骨。但南北向横跨渭河的交通道路较少,则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短板之一。
 
据悉,北辰大道(尚稷路至泾高南路)项目是西安市“三轴三带三廊一通道多中心”空间格局中,“三廊”工业大走廊中的重要一环,对实现大西安“北跨”战略、拓展城市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北辰大道(尚稷路至泾高南路)项目:南起尚稷路北至泾高南路,全长约7.4公里,穿越高陵、经开、未央、浐灞四区,横跨泾河、渭河,建设内容包括:跨渭河桥一座、枢纽立交两座、一般立交一座,以及道路、人行道、地下管网、照明、绿化及公共交通配套设施等。
 
项目建成将切实加强渭北与主城区间的交通联系,将有效助推陕汽集团商用汽车产业集群建设、陕汽重卡扩能项目、吉利项目、延长石油等持续发展,助力渭河北岸工业走廊建设、带动产城联动。
 
实际上,在大西安都市圈的宏大布局中,利好渭北的动作频频也在情理之中。日前,西安高陵区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对这片被誉为关中“白菜心”区域发展,从空间格局、产业发展、城乡融合、生态治理等方面添上了强大“引擎”。
 
打造“新经济活力之都”
 
自古便是京畿之地的高陵,2015年8月撤县设区正式挂牌,结束了其2365年的县制历史。而今,在陕西构造“一圈四极六城多镇”的城镇发展格局背景下,高陵已逐渐成为大西安都市圈的北跨主城区、渭北万亿级工业大走廊核心区、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区域空间一体化关键节点以及渭北交通的重要枢纽。
 
目前,高陵目前整个区域人气最为集中的地方还是在高陵县城以及马家湾片区。但随着地铁10号线的开工,人们对于高陵区域的审视再度增多。
 
这缘于地铁10号线的功能定位,是中心城区东北方向跨渭河放射性线路,全线起于康复路,经环线向北跨渭河,串联泾河工业园、高陵装备工业组团、高陵区,是实现大西安“北跨”的第一条地铁线路。
 
无论从功能定位还是未来与其他区域的贯通上,地铁10号线之于高陵都是打通人口流通、产业助力的重要因素。
 
路网发展的快车道之余,高陵的前瞻定位自然十分重要。根据相关规划,高陵区“十四五”期间,高陵区将全面启动和实施城市品牌战略,全维度塑造城市品牌。从活力产业之都、活力文教之都、活力生态之都和活力生活之都四个维度,全方位塑造“新经济活力之都”城市品牌。此外,提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城区、渭北先进制造业核心区以及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三大发展定位。
 
同时,高陵坚持“三生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着力构建 “1+2+3+N”空间发展结构,形成“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发展格局。
 
“一轴”:新引领发展轴(泾惠十三路沿线500米范围)。
 
“二带”:地铁10号线沿线新经济带,地铁沿线10平方公里;泾渭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泾渭河两岸500米范围。
 
“三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泾渭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
 
“+ N”:泾渭工业园、泾河工业园、兵器工业基地、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智能制造园)、丝路职教新城、循环经济产业园、西安公共卫生基地、泾渭中央商务区(泾渭CBD)、“泾渭分明”景观区、耿镇文化旅游区。
 
路网优化,“三圈九地”通达
 
详细来看,《西安市高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大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方案亮点颇多。
 
全力构建渭北交通大枢纽

纲要指出,要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加大支路网建设力度,改善交通微循环系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公交系统,构建内通外达的城市交通体系,更加紧密融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
 
在此基础上,路面交通将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外循环。依托西禹高速、西铜高速、临兴高速、310国道的“井”型骨架,拓展形成“九纵七横”综合交通网。
 
轨道交通上全力支持省、市规划实施好“321”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即:3条地铁(地铁10号线建成通车,地铁17号线、22号线开工建设),2条城际铁路(西安—富平,阎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条高速铁路(西延高铁)。
 
大西安轨道布局:“棋盘+环+放射”
 
此外,“大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方案”显示:大西安城市轨道总体线网呈“棋盘+环+放射”结构形态,由25条大中运量(市域线5条,骨干线12条,辅助线【拓展加密】8条,共1081.00km)及15条低运量(298.00km)线网组成,线网总规模1379.00km,远景客运量1899.3万人次/日,西安主城区线网度0.68km/平方公里。
 
第一圈层(30公里通勤拓展圈),覆盖大西安中心城及近距离新城,地铁、轻轨可达;
 
第二圈层(30-50公里生活圈),涵盖三原、兴平、鄠邑、蓝田、富阎,市域线可达;
 
第三圈层(50公里外发展圈),涵盖渭南,武功、周至、杨凌等,城际铁路可达。
 
结合陕西将构造“一圈四极六城多镇”的城镇发展格局可见:
 
西安主城区、西咸新区、咸阳是大西安都市圈的培育重点,此外,渭南中心城区、铜川中心城区、杨凌示范区为副中心组成的西安都市圈,是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域。
  
新兴城市化的后半场,必定是先核心城市,后周边城市,最后整个城市群共同发展。有人认为,“城市虹吸效应”肯定存在,每个新区落地均未来可期。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核心区域总会迅速吸附周边区域的优质资源,对于西安的发展也是如此。回归楼市,无论“圈大圈小”,远近如何,遍地开花的前提,根系终究还得强大。(WX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