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陕西
西西新闻 @2024-09-19
		历史悠久 文化厚重
		是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
		
		如今
		提起他
		人们总会满含敬意地唤一声
		“三秦大地”
		 
西安钟楼。新华社 刘潇 摄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
		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
		这是陕西独有的风情与韵味
		
		三秦大地的独到之处
		正是他面面不同,又包罗万象!
		既有黄土高原的雄浑
		又有关中平原的富饶
		还有秦巴山地的灵秀
		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他别样的魅力
		让这里,气象万千
		 
日落时分的华山群峰。新华社 刘潇 摄
		这里,是陕西!
		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
		中温、暖温、亚热3个气候带
		自然形成了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
		造就了这里
		江南水乡
		平原沃野
		高原沟峁
		多姿多彩的奇幻景象
		
		踏足陕西
		一省千面
		万千气象尽收眼底
		穿梭古城街巷
		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织
		攀上秦岭之巅
		眺望绿水青山中的生态奇迹
		深入产业园区
		见证智慧火花如何点燃发展引擎
		秦砖汉瓦话沧桑
		
		这是怎样的一方古韵今风呢?
		大概就是
		没有哪里能复刻他的辉煌与深邃
		 
半坡遗址。新华社 刘潇 摄
		追溯至约6000年前
		半坡文化的曙光便已照耀在这片黄土地上
		1953年春,半坡遗址被发现
		它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
		也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
		在水草丰茂、游鱼成群的西安浐河东岸
		半坡先民们在此开垦荒地、狩猎捕鱼
		陶器上的鱼纹与几何图案
		诉说着远古文明的智慧与审美
		 
西周文物何尊。新华社 邵瑞 摄
		3000多年前
		渭河之畔,周王朝崛起
		博大精深的周文化从这里滥觞
		中华礼仪之邦的恢宏画卷徐徐展开
		
		1963年,何尊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
		作为西周早期贵族铸造的青铜酒器
		何尊造型凝重,纹饰严谨
		剥离外表的锈迹
		他展露出深藏的一颗“中国心”
		何尊内底12行122字铭文
		铭文中的“宅兹中国”
		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中华文明如滔滔黄河之水
		一路奔流融汇
		终成连绵不绝的浩荡华章
		 
秦兵马俑一号坑遗址。新华社 邵瑞 摄
		2000多年前
		秦灭六国,天下一统
		巍巍秦岭下,幽幽骊山旁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的陵寝坐落于此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这样描述
		这座古老而神秘的陵寝
		为后世留下许多悬念和遐想
		 
兵马俑。新华社 李一博 摄
		而沉睡2000多年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
		一经发现即震惊世界
		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陶俑
		仿佛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军团
		实证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辉煌历程
		彰显着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钟林强的剪纸作品《张骞通西域》。
		继秦而起的汉朝
		在陕西这片土地上开启了新的篇章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张骞出使西域的驼铃声声
		开辟了丝绸之路的辉煌篇章
		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融合
		留下了无数传奇与佳话
		 
《霓裳羽衣舞》表演。新华社 邵瑞 摄
		1000余年前
		大唐盛世,万邦来朝
		于关中腹地,长安城巍峨矗立
		作为世界东方的璀璨明珠
		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巅峰时刻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李白笔下的盛唐气象
		绘就了无与伦比的辉煌画卷
		
		步于美景享佳肴
		 
游客在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游览。新华社 邹竞一 摄
		悠悠黄河奔腾不息
		汇聚百川滋养广袤的黄土地
		巍峨秦岭雄浑辽阔
		宽博的胸怀容纳着世间万物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坚韧
		华山之巅云雾缭绕
		挺拔险峻中藏着不屈的傲骨
		 
游客在华山西峰游览。新华社 刘潇 摄
		晨钟暮鼓
		见证了古城的沧桑巨变
		华清池旁
		“长恨歌”的旋律跨越时空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众多诗人登临大雁塔
		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
		
		走进大唐不夜城
		放眼望去
		流光溢彩,人声鼎沸
		来到这
		可不得去瞧瞧“不倒翁小姐姐”
		会满大街找人对诗的“李白”
		再到“盛唐密盒”来一场问答挑战
		 
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景。新华社 刘潇 摄
		在这里
		你不仅是在旅行
		更是在与历史对话
		与文化共舞
		
		如果说历史的回响和未来的呼唤
		铸就了三秦大地的厚重与创新
		那么生活的烟火气
		便是这片土地跳动的脉搏
		而每一口美食
		正是这脉搏中流淌的精髓与魅力所在
		 
肉丸胡辣汤。王智超 摄
		晨光熹微,古城墙旁
		老字号的肉丸胡辣汤铺子前
		人头攒动,热气腾腾
		这是属于陕西人独有的早晨味道
		 
陕西美食。
		正午时分,饥肠辘辘
		一碗热腾腾的牛羊肉泡馍汤浓馍香
		正合心意
		肉烂汤浓,馍筋光滑,香气四溢
		一碗自己亲自掰的馍
		吃起来的味道就是不一样
		 
biangbiang面。
		等到傍晚时分
		一碗做法讲究的biangbiang面被端上桌来
		筋道十足,面宽如裤带
		一碗下肚,酣畅淋漓
		让人回味无穷
		 
陕西特色美食。新华社 张博文 摄
		在这片土地上
		每一口美食都是一段故事
		走过历史的沧桑
		便更加沉醉于陕西那份
		质朴而深厚的日常滋味
		舌尖上的旅行
		平凡中见真章
		
		三秦大地焕新颜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
		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不止有秦风唐韵之“重”
		街巷烟火之“暖”
		也需要照亮未来发展之“新”
		 
X8157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新华社 张博文 摄
		灯塔工厂和自动化生产线科技感十足
		满载新能源汽车
		和光伏组件的中欧班列驰而不息
		搭载半导体芯片的“芯片”航班穿梭国际
		……
		从传统制造到高端“智造”
		从创新引领到融通世界
		从“小富即安”到领跑西部
		三秦大地上
		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脉动日渐强劲
		 
智能搬运机器人。新华社 邵瑞 摄
		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太阳能光伏
		都是陕西先进制造业的“金名片”
		
		一个又一个“金娃娃”项目落地开花
		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
		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陕西省乃至整个西部的
		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
		 
新能源汽车。新华社 张博文 摄
		如何向科技创新要发展新动能?
		陕西省给出了三个字的答案
		——“秦创原”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开启建设
		成为陕西最大的孵化器
		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
		 
西咸新区秦创原金湾科创区。新华社 刘潇 摄
		近三年
		陕西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
		分别增长1.9倍和1.6倍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
		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
		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3倍
		数据说话 成绩满满!
		
		先进制造、能源化工、新能源……
		陕西优势产业走出去的脚步不断加快
		陕西正以更加开放的胸怀“货通天下”
		 
技术人员测试晶圆。新华社 张博文 摄
		科技的跃动,创新的浪潮
		在历史的长河中
		陕西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
		 
西安城墙景区。新华社 刘潇 摄
		有人说
		不游陕西,不解华夏之深
		
		那厚重的历史
		那璀璨的文化
		那壮美的山川
		那创新的科技
		那诱人的美食
		……
		犹如一股股力量
		穿越了时空的界限
		跨越了千年的风雨
		强劲有力,震撼心灵
		 
“长安上巳节”华服走秀。新华社 邹竞一 摄
		去寻找历史的足迹
		去体味淳朴的人间烟火气
		去感受豪迈的三秦风情
		
		行至此处
		你终会明白
		陕西的魅力 远不止于此
		万千气象看陕西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说好了
		不见不散
		让我们一起见证
		
		来源:新华网陕西频道
		编辑:席静




